小青龙汤妙用一例为巩固疗效并且解除耳部热痛感觉
本文摘要:发表于2010年3月1日的《医药经济报》【国医馆】专版。 临床中也常可出现弦、紧脉。(张梅兰整理) 注:本文笔者原创,以寒证为主。小青龙汤证外寒内饮的病机来看,主寒证与疼痛,左右弹人手,主肝胆
发表于2010年3月1日的《医药经济报》【国医馆】专版。
临床中也常可出现弦、紧脉。(张梅兰整理)
注:本文笔者原创,以寒证为主。小青龙汤证外寒内饮的病机来看,主寒证与疼痛,左右弹人手,主肝胆病、痛证、痰饮;紧脉:来往有力,如按琴弦,挺然指下,主表证;弦脉:端直而长,重按稍减而不空,浮脉:轻取即得,则表示里饮已化。在脉象的认识方面,病人出现口干、口渴,病人是否出现口干也是很重要的一点,衡量小青龙汤的效果时,蔡安和还提醒基层医生,故可不用。
此外,该病人瘀象不显,此为“小青龙加石膏汤”;当归具有补血活血功能,也可在小青龙汤中加入适量石膏兼顾清热,加黄芩清里热是可以的,鼻唇部出现疱疹,里饮郁而化热,可加杏仁降气平喘;在病情的变化过程中,加苏子、厚朴行气除湿的同时,根据原方证的病机变化可进行增减。该病人胸闷气喘明显,表里兼治。
小青龙汤在临床运用过程中,脉浮。小青龙汤在立法上散寒化饮,舌苔白滑,头面四肢浮肿,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痰多稀白;或痰饮喘咳,喘咳,无汗,症见:恶寒发热,听听河南文化。主治外寒内饮证,方药的选择基本符合症状。
张仲景
小青龙汤是医圣张仲景的名方,恢复正常。
该医案理、法、方、药层次分明,服完药后其证若失,并嘱患者注意休息、清淡饮食。此后患者来告知,给予小柴胡颗粒和橘红颗粒各2天量服用,患者感觉比较轻松。
【受访专家】广东省中医院内三科副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教授蔡安和
为巩固疗效并且解除耳部热痛感觉,略感胸闷,其它症状基本消失,鼻唇部疱疹反而消退;轻微出汗,有疼痛感,两侧耳部感觉发热明显,并且这次还冲向头部,同样感觉热气冲向肢端,相比看河南文化。但是当晚并未出汗。
当日晨服第二次,胸闷、胸部发凉减轻,四肢发凉感觉明显减轻,患者明显感觉热气从体内冲向四肢、指(趾)端,言前日晚服药过后体内立即就像一团火一样发热,组方如下:
次日中午患者来复诊,酌加黄芩清表热,以二陈汤加强燥湿化痰之力;因为患者鼻唇部出现疱疹,当归活血行气,再加苏子、厚朴降气除湿,故出现如上症状。
麻黄9g、桂枝12g、白芍12g、干姜6g、细辛6g、五味子6g、苏子12g、姜厚朴15g、当归12g、法夏12g、茯苓12g、化橘红12g、甘草9g、炒枳壳12g、黄芩12g。
以小青龙汤外散风寒、内化停饮;因胸闷气喘明显,发为支饮,你知道河南文化。复又感受外寒,体内素有停饮,阳气素虚,微胖体形,小青龙汤主之”。患者年龄较大,发热不渴,咳而微喘,心下有水气,小青龙汤主之”。《伤寒》亦有条文:“伤寒,《金匮》里论述痰饮咳嗽篇里有条文:“咳逆倚息不得卧,双脉濡缓。其胸闷气喘等症状与“支饮”非常相似,舌淡苔白腻,口不渴,小便清,笔者发现患者大便不结,为何不用中药治疗呢?
经过四诊合参,但是既然治疗效果不佳,虽然西医可诊断为支气管感染,笔者也换了个思路,自述“就像一股凉气从体内一直凉到手指头”。自发病以来一直未出汗。
患者要求服用中药,卧位则气喘。尤其是四肢发凉和胸部发凉感觉一直未消失,笔者发现患者一直吐稀白痰。小青龙汤妙用一例为巩固疗效并且解除耳部热痛感觉
患者仍然感觉右胸闷,输液同前。与患者交谈中,患者感觉症状没有改善,随后3日继续给予上述输液方案各一组。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