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脾栓塞术后发热机理及其处理
3.1.3 肝功能损害引起的发热,肝功能损害主要因为坏死物质吸收及门静脉血流减少,多为一过性,是术后肝储备功能下降,肝功能失代偿所致,术后2个月内可改善[1]。本组术前肝功能B级1例及C级2例术后难以恢复到术前水平,表明PSE术前肝功能测定十分重要,对于B级,PSE栓塞面积应小,C级应慎用。死亡1例,为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Child - Pugh C级,大量腹水,转氨酶升高明显,黄疸>150 mol/L,PSE术后,转氨酶无明显升高,黄疸指数进行性增高,最高达385 mol/L,最后死亡,考虑在原有大片肝细胞坏死基础上加重肝功能损害所致。
3.1.4 门静脉血栓形成引起的发热,本组2例,8.68%,术前肝功Child-Pugh B级C级各1例,栓塞面积70%~80%,术后表现为中度发热,伴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波检查(DDUS)确诊,给与积极抗凝、解聚、溶栓的综合治疗措施,1周后复查彩超再通;门静脉血栓的发生考虑主要为栓塞面积过大,门静脉血流明显减慢和血小板数目短时间内过度升高,门静脉血流呈高凝状态而至门脉血栓形成,对于PSE术后血小板过度升高患者,及时给予抗凝治疗是非常必要的,可减少术后门静脉血栓的发生。
3.1.5 术后发热与机体免疫的防御机能降低有关,部分脾栓塞术后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机体形成特殊抗体及移除特殊抗原物质的能力下降,免疫球蛋白减少,补体、调理素及吞噬作用激素的产生均发生障碍,因而降低了患者机体对感染的防卫能力。
3.1.6 胰腺损伤,脾外栓塞误栓胰背动脉和胰大动脉,也是术后发热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本组无胰腺损伤;脾外栓塞与管端未到位或/和注射栓塞剂过快造成返流以及栓塞面积过大有关。
3.1.7 脾脓肿形成,如导管消毒不严、术中操作无菌观念差、栓塞面积过大,又因脾栓塞后脾静脉血流缓慢,术后患者抵抗力下降致细菌移位,均可导致脓肿形成[3]。典型临床表现是:寒战、高热、左上腹疼痛,左上腹肌紧张,脾区触痛明显,外周血白细胞升高,X线检查左膈升高、活动受限,B超和CT可见脾脏有化脓性病灶。根据以上典型的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脾脓肿的诊断很易作出。本组1例出现脓肿,脾栓塞面积在70%以上,经抗炎、对症支持治疗好转,未出现严重后果。
3.1.8 脾热: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外科切脾后2~3周患者发热,一般为中度发热,高热少见,经全面检查未见发热的直接原因,对于此类原因不明者,称之为“脾热”,对其发生机制至今尚无合理的解释,除发热外患者可表现为周身不适,精神萎靡等,但都不特异[4]。PSE术后遇到同样的患者,经过系统的全身检查,排除其他系统、器官疾病以及其他并发症等致发热的可能,本组出现5例,采取精神安慰,对症治疗,发热自行消退。
3.2 发热的处理 强调预防性用药,发热是机体的反应,中、低热对机体并无害处,因此不必强行降温,可不予特殊处理,但应注意补充液体及能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对于脾栓塞后坏死物质的吸收、局部炎症引起的发热,使用激素及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即能有效控制体温,我们在术后分别给予地塞米松15、10、5,以减轻炎症水肿;对于反应明显,发烧持续≥38.5℃,可使用消炎痛等退热药及物理降温和强力退热药治疗,体温多于3~15 d内恢复正常;长时间的高热患者应警惕合并感染,需在加强抗炎治疗的同时要对感染病灶进行处理,特别是当患者出现较明显的中毒症状时,应行细菌培养寻找致病菌,如脾脓肿时的穿刺引流及抗生素冲洗。
3.3 预防
3.3.1 正确选择病例,预防出现并发症。虽然,一般的概念认为脾栓塞术较外科切脾安全,但脾栓塞患者,栓塞后直接胆红素及总胆红素明显增高,与脾脏栓塞后脾坏死有关,这使得原本己有肝功能损害的患者,病情更加严重。对肝功能Child-Pugh C级的患者,肝硬化已属晚期,术后虽然脾亢得到改善,但对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耐受性极差,甚至有的因此发生严重并发症而致死;因此对于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Child - Pugh分级C级,同时黄疸指数>50 mol/L、顽固性腹水,白蛋白低下和凝血酶时间明显延长者,应避免行PSE术,以免加重肝功能恶化,增加死亡率。
3.3.2 术前准备 术前加强保肝、护肝治疗,同时使用抗生素净化肠道做好胃肠道准备,对术前可能存在的炎症病灶积极治疗,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3.3.3 栓塞程度是决定术后疗效和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关键因素,栓塞过多,术后患者的外周血细胞虽急剧上升,但不良反应及并发症也明显增多,栓塞程度为70%时疗效最佳,但与发生并发症非常接近。根据患者的情况强调个体化治疗方案决定栓塞的多少。
3.3.4 术中防止脾外栓塞,管端到位,近量的达到脾中下级血管,注射栓塞剂匀速,不能出现返流。
3.3.5 术后应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同时加强营养支持,增强机体抵抗力,辅以物理降温,并用小剂量激素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发展成脓肿,则必须切开引流。
PSE治疗脾亢安全、疗效肯定,其栓塞术后发热常见,但患者选择要适当、技术操作要熟练、栓塞面积应当恰当,术后要密切的观察、积极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宋国红,邹丽莉,程永德.脾功能亢进症的脾动脉栓塞.介入放射学杂志,2003,12(2):151.
2 王建华,王小林,颜志平.腹部介入放射学.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130.
3 朱旭,杨仁杰,王天武,等.部分脾栓塞在肝癌伴脾亢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放射学实践,2002,17(3):214.
4 张铁民,姜洪池,等.全脾切除术后早期发热的诊治体会.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3,9(10):630.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