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儿童善太息怎么办

发布日期:2014-10-11 22:47:40 浏览次数:1595

善太息是儿科临床常见的一个症状,主要表现为儿童常自感胸闷气短,频繁叹气(长出气)以缓解胸闷,可见于多种疾病中。太息是以呼气为主的深呼吸,与叹气同义。在正常人也会有间歇的深呼吸,若频频叹气,则为病理状态,称为“善太息”。笔者辨证求因,将善太息分为肝胆郁热、心气不足、痰阻气机等证型进行施治。济南市中医医院儿科崔文成

1 肝胆郁热 儿童虽较成人少有情志内伤,但儿童神气怯弱,心理尚未健全,情绪不稳定,对外来的刺激缺乏应急能力,易出现气机紊乱脏腑功能失调。儿童生性执拗,极易激怒、若所欲不遂,常哭闹不休,或郁怒不语。朱丹溪谓:“小儿易怒,肝病最多”,郁怒不解则伤肝及胆而发病。《灵枢 胀论》:“胆胀者,胁下胀痛,口中苦,善太息”。临床发病前多有精神情绪方面的诱因。治疗须耐心作家长及患儿的思想工作,进行心理疏导后辅以药物治疗。常用方如龙胆泻肝汤加减,口苦重者为肝胆郁热、横逆犯胃,加竹茹、黄连;胸胁胀痛重者加川楝子、青皮、枳实。

2 心气不足 此型患儿多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史,导致心肌损害或心肌炎。此时长出气是心功能不足的表现。机理是心肌收缩乏力,心脏射血量偶有减少,导致一过性肺郁血,反射性的引起肺扩张,表现为深吸气,紧接着肺收缩,就表现为长出气。儿童反复受邪,损伤心脉,心气不足,难以鼓动血脉,血流不畅,气机不利而出现太息胸闷、气短心悸、乏力多汗、少气懒言、面色无华、脉数无力或结代。治宜补气养心,常用方如生脉散、保元汤加减。气虚多汗加浮小麦、生牡蛎;心悸不宁加炙甘草、生龙骨;胸痛加丹参、郁金、赤芍。

3痰阻气机 此型多见于素体肥胖,嗜甘喜甜的儿童。儿童脾常不足,饮食不节、饮食偏嗜易使脾失健运,痰浊内生,“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痰阻气机,故太息时作,胸闷气短,或伴咳嗽咳痰等症状。治宜健脾化痰,行气降逆,常用方如半夏厚朴汤加减。若痰多加浙贝母、瓜蒌、冬瓜仁;胸闷加薤白、桑皮;便秘加大黄、莱菔子、枳壳;有热加黄芩、黄连。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