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 孟氏骨折

发布日期:2014-10-02 16:42:05 浏览次数:1595

较常见,多发生于儿童。肘关节伸直或过伸位跌倒,前臂旋后、手掌触地,身体重力沿肱骨传向下方,先造成尺骨上 1/3 斜形骨折,残余暴力迫使桡骨头向前外方脱位,骨折断端向掌侧及桡侧成角。因直接暴力致伤者,骨折多为横断或粉碎型。

多见于成人。肘关节微屈曲、前臂旋前位掌心触地,作用力先造成尺骨较高平面横形或短斜形骨折,桡骨向后外方脱位,骨折端向背侧和桡侧成角。

多发生于幼儿。肘关节伸直、前臂旋前、上肢略内收位向前跌倒。暴力自肘内推向外方,造成尺骨喙突处横断或纵行劈裂骨折,移位较少,桡骨头向外脱位。

桡骨头向前脱位,合并尺骨及桡骨上1/3或中上1/3双骨折。此型约占5%,成人和儿童均可发生。多数学者认为:其损伤机理与伸直型骨折相同,但又合并了桡骨骨折,可能在桡骨头脱位后,桡骨又受到第二次创伤所致。

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 的症状:本病的辅助检查方法主要是X线检查:X线片应包括肘...

3、体检时忽略了桡骨头脱位的存在,以致读片时亦未注意此种情况;

4、患者伤后曾做过牵拉制动,使脱位的桡骨头复了位,以致来院检查时未发现脱位,但固定中可复发脱位。

5、忽略了尺骨上段(特别是近鹰嘴处) 纵裂或青枝骨折的存在;

6、对儿童肘部X 线解剖关系缺乏足够的认识。儿童肘部X 线解剖关系是根据关节端的骨骺相互对应位置来判断的。正常桡骨头与肱骨小头相对,桡骨干纵轴线向上延长,一定通过肱骨小头的中心。肱骨小头骨骺一般在1~ 5 岁出现,因此对1岁以内的患儿,最好拍健侧X 线片以便对照。

另外本病还需要与桡骨骨折、尺桡骨骨折、桡骨骨头脱位等相鉴别。

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 的预防:本病是由于外伤性因素造成,故注意生产生活安全,避...

本病是由于外伤性因素造成,故注意生产生活安全,避免外伤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另外还需注意,复位固定后,应作指、掌关节的屈伸、握拳活动和肩关节的活动功能锻炼,如抓空增力、双手托天等。肘关节不要过早活动,禁止作前臂旋转活动。3 周内伸直型和特殊型禁止作伸肘活动,屈曲型禁止作屈肘活动。3 周后骨折初步稳定,可逐步作肘关节伸屈活动,如小云手等。但前臂应始终保持中立位,严防尺骨骨折处的旋转活动,否则可造成骨折迟延愈合或不愈合。拆除夹板后,加强肘部屈伸活动,并开始进行旋转活动,如拧拳反掌、旋肘拗腕等。

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 的并发症:在本病所有四型骨折中,肘关节及前臂均有明显肿胀...

在本病所有四型骨折中,肘关节及前臂均有明显肿胀、疼痛压痛。病人不能活动肘关节及旋转前臂。桡神经深支损伤为最常见的合并症,其发生与暴力作用和肘关节的局部解剖特点有关。桡神经深支损伤后,可出现手腕不能伸直,虎口背侧感觉减退或消失征象。

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 的治疗:1、手法复位和外固定采用全麻或臂丛麻醉。伸直型复...

采用全麻或臂丛麻醉。伸直型复位时,屈肘 900,前臂中立位,对抗牵引后,将桡骨头向尺侧及背侧推挤使之复位,然后采用折顶法将尺骨骨折复位,屈曲 900 位石膏固定8~10周。屈曲型复位时,肘关节伸直位对抗牵引,将桡骨头向尺侧及掌侧推挤复位,然后复位尺骨骨折,半伸肘位长臂石膏固定6~8周。内收型手法复位桡骨小头后,尺骨多可自行复位,长臂石膏固定4~6周。

手法复位不成功者;陈旧性骨折,桡骨小头尚可复位者(3~6周内),可手术复位,并尽可能修复或重建环状韧带,尺骨矫正畸形内固定。若不能复位桡骨小头,成人可切除桡骨小头,小儿则待成年后再切除。

早期复位后可观察1~3月,多可自行恢复。3月后不恢复者应手术探查松解神经。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