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发布日期:2014-10-13 02:29:40 浏览次数:1595

目录1 拼音2 英文参考3 概述4 疾病名称5 英文名称6 分类7 ICD号8 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病因8.1 裂缝骨折和无移位嵌插骨折8.2 外展型骨折8.3 内收型骨折9 发病机制10 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表现10.1 肿胀10.2 疼痛10.3 活动受限10.4 其他10.5 分型11 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并发症11.1 血管损伤11.2 臂丛神经损伤11.3 胸部损伤12 检查13 肱骨外科颈骨折的诊断14 鉴别诊断15 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治疗15.1 裂纹骨折15.2 外展型骨折15.3 内收型骨折15.4 手法复位外固定15.5 切开复位和内固定15.5.1 适应证15.5.2 手术方法16 预后

1 拼音gōng gǔ wài kē jǐng gǔ zhé

2 英文参考fracture of surgical neck of humerus

3 概述肱骨外科颈位于解剖颈下2~3cm,胸大肌止点以上,此处由松质骨向密质骨过渡且稍细,是解剖上的薄弱环节,骨折较为常见,各种年龄均可发生,老年人较多,肱骨外科颈骨折移位多较严重,局部出血较多,应特别注意。肱骨外科颈骨折与其他肩部骨折大致相似,但其症状多较严重。患肩肿胀,前、内侧常出现瘀血斑。骨折有错位时,上臂较健侧略短,可有外展或内收畸形。大结节下部骨折处有明显压痛肩关节活动受限。若骨折端有嵌插,在保护下可活动肩关节。注意与关节脱位鉴别。如合并臂丛、腋动静脉及腋神经损伤,可出现相应体征。

4 疾病名称肱骨外科颈骨折

5 英文名称fracture of surgical neck of humerus

6 分类骨科 四肢损伤 肩部损伤 肱骨上端骨折

7 ICD号S42.2

8 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病因肱骨外科颈骨折多为间接暴力所致,如跌倒时手或肘着地,暴力沿肱骨干向上传导冲击引起骨折;肩部外侧直接暴力亦可引起骨折。

8.1 裂缝骨折和无移位嵌插骨折较小的直接暴力可产生裂缝骨折;若跌倒时手掌触地,较小的间接暴力向上传导,可形成无移位嵌插骨折。

8.2 外展型骨折跌倒时上肢外展、手掌着地,间接暴力向上传导引起骨折。骨折近端内收、远端外展,形成向前、向内的成角畸形或错位重叠畸形。临床上较多见。

8.3 内收型骨折内收型骨折与外展型骨折相反,跌倒时手或肘部着地,上肢内收,骨折近端外展、远端内收,形成向外成角畸形。较少见。

9 发病机制同样的外力作用于肱骨近端,由于年龄因素以及骨与关节囊韧带结构的强度不同,可发生不同类型的损伤。正常的肱骨上端由较致密的网状骨松质骨小梁构成。其强度大于关节囊及韧带。因而在青壮年时期,肩部外伤更易发生肩关节脱位,较少发生肱骨上端骨折。除非遭受严重创伤,可造成严重的肱骨上端骨折脱位。儿童时期,肱骨上端骨骺板是解剖上最薄弱的部位,因此外伤易造成肱骨上端骨骺分离,较少发生关节脱位。中老年的病人,肱骨上端骨质变疏松,骨强度大大减弱,因此较为轻微的外力即可造成肱骨外斜颈骨折。

10 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表现肱骨外科颈骨折与其他肩部骨折大致相似,但其症状多较严重。患肩肿胀,前、内侧常出现瘀血斑。骨折有错位时,上臂较健侧略短,可有外展或内收畸形。大结节下部骨折处有明显压痛,肩关节活动受限。若骨折端有嵌插,在保护下可活动肩关节。注意与肩关节脱位鉴别。如合并臂丛、腋动静脉及腋神经损伤,可出现相应体征。

10.1 肿胀因骨折位于关节外,局部肿胀较为明显,尤以内收型及粉碎型者为甚。

10.2 疼痛除外展型者外,多较明显,尤以活动时明显且伴有环状压痛及叩痛。

10.3 活动受限以后二型为最严重。

10.4 其他注意有无神经血管受压症状。错位明显者患肢可出现短缩、成角畸形。

10.5 分型(1)裂纹型骨折:即由直接暴力所致。

(2)外展型骨折:由于跌倒时上肢外展位所致,并使骨折远侧段呈外展,近侧段相应的内收,形成两骨折端向外成角移位,且常有两骨折端互相嵌插。

(3)内收型骨折:跌倒时上肢内收位,使骨折远侧段内收,近侧段相应的外展。形成两骨折端向内成角移位,两骨折端内侧常有互相嵌插。

(4)肱骨外科颈骨折合并肩节前脱位:多为上肢外展外旋暴力导致肩关节前脱位,暴力继续作用,再引起肱骨颈外科骨折(图1)。

11 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并发症11.1 血管损伤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血管损伤者较为少见。一般以腋动脉损伤发生率最高。有的报道在移位骨折者中损伤率为4.9%,多为高能量损伤骨折移位所致。老年病人由于血管硬化、血管壁弹性较差,较易发生血管损伤。

动脉损伤后局部形成膨胀性血肿,疼痛明显。肢体苍白或发绀、皮肤感觉异常。一些病例由于侧支循环,肢端仍有血液供应。动脉造影可确定血管损伤的部位及性质。证实诊断后,应尽早手术探查。固定骨折,同时修复损伤的血管,可行大隐静脉移植或人工血管移植。

11.2 臂丛神经损伤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臂丛神经损伤发生率为6.1%。有的报道高达21%~36%,以腋神经最多受累,肩胛上神经、肌皮神经和桡神经损伤也偶有发生。腋神经损伤时,肩外侧皮肤感觉丧失,但测定三角肌纤维的收缩更为准确、可靠。腋神经损伤时,可采用肌电图观察神经损伤恢复的进程。绝大多数病例在4个月内可恢复功能,如伤后2~3个月仍无恢复迹象时,则可早期进行神经探查。

11.3 胸部损伤高能量所致肱骨近端骨折时,常合并多发损伤,应注意除外肋骨骨折血胸气胸等。

12 检查肩部X线检查可确诊。

13 肱骨外科颈骨折的诊断手或肘部着地摔伤史或肩部直接暴力击伤史,肩部疼痛,活动加重。X 线片可确诊,且可显示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1.外伤史 多种暴力均可引起。

2.临床表现主要依据肩部肿胀、疼痛及活动受限等。

3.影像学检查 常规X线片可显示肱骨外科颈骨折线及成角畸形与移位情况,大多可明确诊断;一般勿需行MRI、CT等检查。

14 鉴别诊断肱骨外科颈骨折与肩关节脱位鉴别要点:

外科颈骨折

肩关节脱位

肩外形

正常

方肩

贴胸试验

阴性

阳性

肱骨头位置

正常

移位

15 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治疗肱骨外科颈接近盂肱关节,骨折又多发生在中老年,特别是老年患者,极易因此引起冻结肩,因此仔细了解病情,选择治疗方法,保持肩关节一定的活动度,是治疗所必须考虑的。

15.1 裂纹骨折用三角巾悬吊患肢2~3周,当疼痛减轻后尽早开始肩关节功能活动;

15.2 外展型骨折骨折有嵌插且畸形角度不大者无需复位,以三角巾悬吊患肢2~3周,并逐步开始肩关节功能活动;无嵌插的骨折应行手法整复,随后以石膏或小夹板固定3~4周;

15.3 内收型骨折有移位者皆应复位,复位方法有手法及切开两种,并给以适当的外固定或内固定。

15.4 手法复位外固定一般需在骨折血肿内麻醉下进行。患者平卧,以内收型为例。一助手用布带绕过患者腋下向上牵拉肩部,另一助手握患肢肘部并保持中立位,肘关节屈曲90°,沿肱骨纵轴方向牵引。当两助手将骨折两断端拉开后,术者两拇指按住骨折部位向内推,其余四指抱住骨折远端向外牵拉,同时外展上臂。向外成角矫正后,再徐徐前屈肩关节过头部,术者用力向后挤压骨折部位以矫正向前成角,一般骨折即可复位(图2)。若畸形较大,此法仍不能复位时,可改用以下手法进行复位:术者立于患者前外侧,两拇指置于骨折远段后侧,其余四指环抱肩前侧相当于骨折成角部位,在牵引下持握前臂的助手将上臂逐渐前屈上举过顶,此时术者两拇指抵住骨折远端向前推顶,其余四指由前向后扣挤按压成角部位,如有骨擦感时表示骨折断端相互抵触,成角畸形已矫正,骨折已复位。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应用适当的外固定。常用者有:

(1)超肩关节夹板外固定。

(2)石膏绷带固定:患肢取屈肘位,用石膏绷带条环绕肩、肘固定;或者用肩人字石膏固定于上举位2~3周。以后改为其他固定,此法只适应骨折向前成角难矫正者。

(3)外展支架(飞机架) 固定:如骨折断端不稳定,复位后不易维持对位时,可用外展支架固定,并沿肱骨纵轴加用皮肤牵引以控制骨折近端向外成角畸形。此法现已少用。

无论用哪种方法固定,皆需早期开始功能活动,一般4周左右就可酌情去除固定。

15.5 切开复位和内固定15.5.1 (1)适应证

多数肱骨外科颈骨折可用非手术疗法。以下几种情况考虑手术:①外科颈骨折移位严重,复位后不稳定;手法整复外固定失败者;②50岁以下病人合并肱骨头粉碎骨折;③合并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有移位并与肩峰下部抵触;④不能复位的骺板骨折分离(肱二头肌长头嵌入);⑤治疗较晚,已不能复位的青枝骨折

15.5.2 (2)手术方法

臂丛麻醉,取肩前外侧切口,在三角肌前缘分开部分肌纤维,并在离肩峰止点1cm处横断三角肌,显露骨折处,认清肱二头肌长头腱及两骨折端,撬拨断端复位,以克氏针交叉固定,缝合肌肉及皮肤(图3)。术后当天可起床,臂部固定2~4天后,三角巾悬吊患肢3周,去克氏针,逐渐练习活动。

16 预后肱骨外科颈骨折一般良好,肩关节大部分功能可恢复。老年粉碎型、有肱骨头缺血、坏死及严重移位而又复位不佳者,则预后欠佳。

相关文献点此查看相关文献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