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外科颈骨折
所属部位:上肢
【疾病概述】
肱骨外科颈位于解剖颈下2~3cm,胸大肌止点以上,此处由松质骨向密质骨过渡且稍细,是解剖上的薄弱环节,骨折较为常见,各种年龄均可发生,老年人较多,肱骨外科颈骨折移位多较严重,局部出血较多,应特别注意。
【肱骨外科颈骨折病因与发病机制】
此骨折多为间接暴力所致,如跌倒时手或肘着地,暴力沿肱骨干向上传导冲击引起骨折;肩部外侧直接暴力亦可引起骨折。
(1)裂纹型骨折即由直接暴力所致。
(2)外展型骨折,由于跌倒时上肢外展位所致,并使骨折远侧段呈外展,近侧段相应的内收,形成两骨折端向外成角移位,且常有两骨折端互相嵌插。
(3)内收型骨折,跌倒时上肢内收位,使骨折远侧段内收,近侧段相应的外展。形成两骨折端向内成角移位,两骨折端内侧常有互相嵌插。
(4)肱骨外科颈骨折合并肩关节前脱位,多为上肢外展外旋暴力导致肩关节前脱位,暴力继续作用,再引起肱骨颈外科骨折(图1)。
【肱骨外科颈骨折诊断要点】
诊断要点概述
根据伤员的受伤史,肩部疼痛,肩部活动加重疼痛,肱骨大结节周围压痛明显,肩部X线片检查即可确诊且可显示骨折的类型情况,以供治疗参考。
【肱骨外科颈骨折治疗概述】
非手术治疗
肱骨外科颈骨折特别是严重的骨折,易发生粘连,导致肩关节活动受限甚至僵硬。因此在处理外科颈骨折中,准确的整复,牢靠的固定和尽可能早的功能锻炼是至关重要的措施。对无移位骨折,或2、3型轻度移位的骨折,不需整复骨折。特别老年人的嵌插型骨折,只用三角巾悬吊伤肢,并加强功能锻炼即可。对有移位骨折施行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特别对青壮年伤员应使骨折移位整复满意。
1.手法复位外固定的步骤如下:
(1) 用1%~3%普鲁卡因局部血肿内麻醉。
(2)伤员仰卧位或靠坐位,伤肢放于适中位置。
(3)助手一手挽住伤者前臂屈曲肘关节90°,使肱二头肌松弛,一手握住上前臂,缓慢牵引;同时另一人用布带绕过伤者腋窝牵引,作为对抗牵引,在此牵引情况下,即可纠正成角及旋转移位,以利手法整复骨折端的侧方移位。
(4)根据骨折类型、移位情况、伤员年龄及全身条件等,施行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图2)。图2 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法复位方法之一①如为右侧肱骨外科颈外展型骨折。待助手将两骨折端逐渐牵引拉开时,术者立于伤侧与伤员面向一致,左手掌的尺侧压于两骨折端的内侧,右手掌的桡侧压于肱骨远端的外侧,两手对压即纠正骨折端的外展移位;然后术者将内侧左手掌转压于两骨折的前侧,同时将外侧的右手掌转压于肱骨远端的后侧,两手对压即可纠正骨折端的向前成角移位。助手进行牵引随着术者手法动作而配合,先将肱骨远侧段内收,再转向前侧屈曲。当术者将骨折整复满意后,在术者两手压力未松之前,助手先放松一些牵引力,同时将伤肢上臂向近侧端轻轻推撞,使两骨折端互相嵌压挤紧,以利骨折端对位稳定。如系老年伤员骨质疏松,两骨折端未嵌插或骨折端不稳定者,要求手法整复使骨折端变为稳定性骨折,有利于外固定治疗。②如系右侧肱骨外科颈内收型骨折。于助手将两骨端牵引拉开时,术者右手掌的尺侧压于两骨折端的外侧,同时左手掌的桡侧压于肱骨远端的内侧,两手对压即可纠正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内收移位;随即将右手掌转压于两骨折端的前侧,左手掌转压于肱骨远端的后侧,两手对压并使上臂向前屈,即可纠正两骨折端的向前成角移位。若系老年人的非稳定性骨折,在术者手法复位未放松压力之前,将上臂向上撞顶,使两骨折端嵌插或稳定,以利外固定治疗。③在手法复位满意后,一般儿童及青壮年均可用外展架或肩形石膏加压塑形固定,以保证骨折端的正确对位。老年患者,不宜采用外展架固定,可改用超肩关节石膏托或磨菇头放腋下的小夹板外固定,并用三角巾悬吊伤肢治疗,一般均可获满意疗效。④在伤员无痛苦的情况下,即可积极开展全身及伤肢肘腕功能锻炼,以利骨折愈合。合并肩关节前脱位的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移位,上述手法复位无效,必须先将肩关节前脱位整复,再整复骨折端的移位。强力牵引并不能使肱骨头复位。因此,要用轻巧牵引力顺肱骨方向牵引,加手法推压肱骨头使之复位,然后再整复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移位。如手法复位失败,应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2.切开复位内固定对一些骨折移位严重,骨折端不稳定,并有软组织嵌入其间,手法整复或外固定治疗失败者,或治疗时间较晚已不能用手法整复者,外固定不可靠,需要时间长,不能解决骨折端嵌入的软组织,有发生骨不连的可能,非手术治疗很难奏效,特别青壮年需要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手术步骤:于高位臂丛麻醉下,病人仰卧位,伤肩垫高,自肩锁关节前下方沿锁骨外1/3向内到三角肌和胸大肌之间,转向外下延伸,做弧形切口,长约12~14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深筋膜,在三头肌和胸大肌之间分离,保护头静脉,将三角肌向外牵开,胸大肌向内牵开,即显露肱二头肌长头肌,清除局部血块,即可查清两骨折端的位置和肱骨头脱位位置,助手两手持续牵引伤肢,协助术者进行肱骨头脱位或骨折端复位,用骨膜起子将骨折端复位,并将两骨折端互相抵紧,观察骨折端对位的稳定性情况,内固定的方法较多。可选用 松质骨螺钉和加压螺钉固定。用螺钉内固定,由于近侧骨折端是松质骨,特别在骨质疏松的患者,这种固定方法可能不牢靠,容易造成螺丝钉滑脱;用钢板内固定,需要特殊的钢板,如T形钢板等,手术操作时注意避免周围组织较大创伤。检查清洗伤口放置负压引流逐层缝合伤口,术后将伤肢用外展架固定于外展60°~70°、前屈30°~45°。术后在伤肢无痛苦的情况下,即开始伤肢未固定部位的功能锻炼。1~2d拔去负压引流,10~14d拆除缝线,4~6周拆除外展架,摄X线片检查骨折愈合情况。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