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小头骨折
3、肱骨小头关节软骨挫伤致伤外力不足以引起骨折,只造成肱骨小头关节的挫伤。X线不能显示,不易确诊。在晚期手术行桡骨头切除等方法时,方可发现软骨损伤。
肱骨小头骨折的症状:本病的辅助检查方法主要是X线检查:肱骨小头骨折的诊断取决于良好的侧位...
肘关节后方肿胀在关节内,故表现不明显。但有明显的活动受限及肱骨小头部位压痛。合并内侧韧带损伤者,则有压痛与外翻活动加大的现象。
(1) 正常小儿肘关节内几个骨化中心的不同时期变化。小儿肱骨小头骨化中心大约在出生后10 个月出现,整个肘部完全骨化约在13 岁。在这期间,肘部骨化中心出现及骨化顺序先后为肱骨小头、桡骨头、内上髁、滑车、鹰嘴、外上髁。应熟记骨骺出现及联合的年龄。了解肘部几个主要骨化中心在小儿期的形态十分重要,避免把正常的骨化中心误为骨折块。骨骺有完整的边缘,骨折碎片不规则且邻近的骨质有缺损。
(2) 肱骨小头在X线上的形态变化与位置改变。正常小儿肱骨小头骨化中心在正位片上,位于肱骨外缘与桡骨头连线内侧,呈瓜子状尖端朝内,水平位。当前臂伸直时,尺骨上端与小头内侧部分重叠。侧位片上,肱骨小头骨化中心位肱骨下端的前方,沿肱骨前缘划一条线,再通过肱骨中轴画一条平行线,在9 岁之前,肱骨小头骨化中心位前线之后。9 岁以后,则小头的2/ 3 位于前线之前,整个骨骺仍位于后线之前。
(3)肱桡关系的变化。一般根据上述位置关系来判断有无肱骨小头的移位。但由于肘部损伤时肘关节活动受限,加上患儿不配合,较难按要求得到标准位置片。此时,可利用肱桡关系判断肱骨小头有无位置改变。无论在肘关节任何投照位置,通过桡骨干中心点的纵轴线必然要通过肱骨小头中心点,如果肱骨小头骨化中心点不通过此纵轴线,就说明肱桡关节关系改变。
肱骨小头骨折的检查:本病的辅助检查方法主要是X线检查:肱骨小头骨折的诊断取决于良好的侧位...
肱骨小头骨折的诊断取决于良好的侧位X线片。典型的肱骨小头骨折在侧位片有明显特征,骨折块呈半球形,位于肘关节前上方,骨折面对肱骨干下段。骨折移位程度视暴力大小而定。由于软骨不被显影,X 线显示骨折块比临床所见的小。但应注意,X线正侧位摄片能确诊,侧位像最明显,只拍正位像易漏诊。
肱骨小头骨折的鉴别诊断:诊断肱骨小头骨折时常与肱骨外髁骨折混淆,两者的鉴别尤为重要,治疗...
诊断肱骨小头骨折时常与肱骨外髁骨折混淆,两者的鉴别尤为重要,治疗也截然不同。肱骨外髁骨折常造成肱尺关节不稳定,肱骨小头骨折只影响关节面,形成一个关节内骨片,但肘关节的稳定性仍能保持。
肱骨小头骨折的预防:对本病的预防应注意劳动强度不宜过大,不要长时间拎重物行走,每次洗衣服...
对本病的预防应注意劳动强度不宜过大,不要长时间拎重物行走,每次洗衣服不宜过多,防止肱骨外上髁肌筋膜劳损,平时注意锻炼身体,主动活动上肢关节,增强肌力,有助于防止本病的发生。
肱骨小头骨折的并发症:本病可引起肘关节僵硬,功能障碍,关节活动范围小;在一些病例中,还可...
本病可引起肘关节僵硬,功能障碍,关节活动范围小;在一些病例中,还可合并内侧韧带损伤等。肱骨小头骨折属关节内损伤,如未能及时诊断,延误治疗,对关节功能影响较大。
肱骨小头骨折的治疗:1、闭合复位原则是使肘关节前关节囊松弛,加大肘关节前外侧间隙,以利复...
原则是使肘关节前关节囊松弛,加大肘关节前外侧间隙,以利复位。部分骨折块大者,无翻转移位时,可行闭合复位。复位时应轻度屈肘以解除前关节囊对骨折块的束缚作用。但屈曲过多时,则桡骨头又可妨碍复位。利用被动肘内翻加大外侧关节间隙,用手指将骨折块向远侧推挤。复位后屈肘位固定,因有桡骨头的阻挡作用,骨折块稳定。用石膏托固定4周后,开始主动活动。
完全型骨折,闭合复位不成功者,应行切开复位。肘关节外侧切口,复位后由于骨折而粗糙而接触面广泛,屈肘位骨折相当稳定。大多数不需内固定术后在屈肘位石膏固定4周。个别如复位后骨折块不稳定,有移位倾向者,可用细克氏针,由前外向后内方向交叉固定。但术后不宜做屈肘活动。直到固定3~4周,才能做关节功能练习。骨折块复位后,也可用松质骨螺丝钉,由肱骨外髁背侧固定,但钉尖须止于软骨下。由于固定牢靠,术后3~5日即可开始屈伸活动。
部分骨折骨块较小,应及时切除,有利于肘关节功能锻炼。否则将在关节内成为游离体,发生骨性关节炎。
肱骨小头骨折后,又未经及时的治疗,可导致肘关节功能障碍。肱骨小头在移位的位置上与肱骨下端愈合。关骨面多已退行性变。切开复位已不可能。可考虑切除阻碍关节活动的骨折块或桡骨头,同时再行肘关节松解术。肘关节功能可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