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骨鹰嘴骨折
概述尺骨鹰嘴骨折是肘部常见损伤,成人多见。除少数尺骨鹰嘴尖端撕脱骨折外,大多数病例是骨折线波及半月状关节面的关节内骨折。由于肘关节伸、屈肌的收缩作用,骨折很容易发生分离移位。因此,在治疗时,恢复其关节面的正常解剖对位、牢固固定、早期活动关节是获得良好功能的重要措施。如果关节面对合不整齐,可能引起创伤性关节炎,导致关节疼痛和功能受限。 尺骨鹰嘴骨折多因间接暴力引起。当跌倒,手掌撑地时,肘关节呈半屈状,肱三头肌猛烈收缩,引起尺骨鹰嘴的撕脱骨折;或在肘部着地时,肱骨下端直接撞击尺骨半月切迹和肱三头肌的牵拉,致鹰嘴骨折,甚至可造成肘关节前脱位伴鹰嘴骨折。直接暴力所造成的骨折,多是粉碎性骨折。诊断思路1.病史要点 患者跌倒时,手掌撑地,肘关节常呈半屈状,肱三头肌猛烈收缩,引起尺骨鹰嘴的撕脱骨折,或尺骨鹰嘴处受到直接暴力引起骨折,患者肘部疼痛、肿胀、可伴有畸形。 2.查体要点 尺骨鹰嘴背侧表浅,骨折后局部肿胀明显。由于肘关节内积血,使肘关节两侧肿胀,隆起,压痛比较局限,有时可触及骨折线。肘关节呈半屈状,伸屈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尺骨鹰嘴骨折后,局部肿胀明显,骨皮质下亦可伴皮下淤血,压痛较剧烈,有时可能触及骨折裂隙或骨擦感。肘关节呈半屈状,伸屈功能障碍。 在青少年常为骨骺分离。按骨折形状鹰嘴骨折可分为无移位和移位两大类。 1.无移位骨折 指骨折端分离小于2mm,伸肘装置尚完整,有抗主动伸肘活动的能力。 2.移位骨折 两骨折端分离大于3mm,因骨膜及肱三头肌腱也断裂,不能抗引力伸肘。此类骨折中又分:
①撕脱骨折,多在肱三头肌腱止点处,骨折线不进入关节腔内;
②横行骨折或斜形骨折,骨折线多从前上向后下,这种骨折有利于螺丝钉固定;
③粉碎性骨折,多为直接外力致伤,半月切迹软骨面可塌陷;
④合并肘脱位的尺骨鹰嘴骨折,骨折线多在尺骨冠状突水平,同时伴有尺桡骨近端向前脱位。
【病原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尺骨鹰嘴骨折可发生于不同年龄的患者,但青壮年多见。受伤机制可以为直接暴力,患者摔倒肘后部着地,或者钝器直接打击肘后部;间接暴力,肱三头肌猛烈收缩,或者手掌着地,向上传导的冲击力作用于尺骨半月切迹造成鹰嘴部骨折。直接暴力引起的骨折多为粉碎性,而间接暴力引起的骨折骨折线可以为横形、斜形,或者粉碎性。尺骨鹰嘴骨折端移位、分离的程度与骨折时肱三头肌收缩力大小,鹰嘴周围深筋膜组织撕裂的程度,以及暴力的方向、大小有密切关系。直接暴力所至的粉碎性骨折,鹰嘴周围软组织损伤较轻,暴力方向朝向肘前部,因此骨折块移位不明显。
【病因】
病因:间接暴力和直接暴力均可致骨折。
治疗 1.保守治疗 (1)无移位骨折:不完全骨折无需复位,一经确诊,即可用上肢石膏托固定于功能位,3~4周后拆除石膏,进行功能锻炼。 (2)轻度移位骨折:在无麻醉下将肘关节置于130~140位,使肱三头肌放松。术者握紧患肢的上臂,一手用大鱼际抵于鹰嘴尖部,用力推按,使骨折对合复位,复位后肘关节于伸130位石膏托固定,3~4周后开始功能锻炼。 2.手术治疗 (1)适应证:骨折移位明显,经手法复位失败或不宜手法复位者均应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2)Colton
Ⅰ型骨折:一般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固定,早期功能锻炼。但对于老年人、骨折块较小的可以行骨块切除后将肱三头肌固定于鹰嘴部(图2-62)。 (3)Colton
Ⅱ型骨折:一般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固定或拉力螺钉张力带钢丝固定即可,早期功能锻炼,预后好。由于重建钢板或鹰嘴解剖钢板固定术过度暴露骨折,很少应用于此型骨折。 (4)Colton
Ⅲ型骨折:由于肱肌和肱二头肌的收缩使肘关节存在前脱位的倾向,肘关节严重不稳定,普通张力带固定并不适宜,一般选用髓内长拉力螺钉加张力带、重建钢板或鹰嘴解剖钢板固定。对于骨折线斜向鹰嘴近端的,因骨折块较小,钢板往往难以固定,只能选用髓内长拉力螺钉加张力带固定(图2-63)。 (5)Colton
Ⅳ型骨折:这类骨折常为高能量损伤,骨折粉碎并有其他邻近部位的骨折,处理相当棘手。一般要求首先恢复尺骨的长度,必要时可以植骨,并固定好冠状突,重建肘关节的稳定。重建钢板或鹰嘴解剖钢板等固定方式较为可靠。根据骨折的稳定性、有无骨质疏松决定术后是否应用石膏托固定和功能锻炼的时间。早期的过度锻炼常会影响骨折的愈合,但骨折愈合后应进行全范围的肘关节功能锻炼。 3.治疗流程(图2-64)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