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孟氏骨折的具体治疗方法
孟氏骨折原系指尺骨上1/3骨折并桡骨小头前脱位的一种联合损伤,该损伤以儿童和少年多见。现代概念将桡骨小头各方向脱位并不同水平的尺骨骨折或尺桡骨双骨折都列入在内[1]。本病的病理改变复杂,治疗较困难,认识不足造成漏诊,延误治疗。自1986年以来我们收治儿童孟氏骨折60例,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治疗方法
1闭合复位
1.1复位方法伸展型:将肘关节屈曲90°,前臂旋后,术者以拇指自前后按压桡骨小头,同时将前臂做旋转动作,有时可听到桡骨小头复位声或有复位感,此时尺骨骨折成角移位可同时获得复位。若骨折未能复位,将肘关节屈曲90°,在维持桡骨小头复位的情况下将尺骨骨折复位。
屈曲型:牵引时将时关节伸直,前臂旋后位牵引,术者拇指在肘关节后方向前方按在桡骨小头使之复位,然后将向后成角尺骨行分离及提端手法复位。
外侧型:牵引方法同伸展型,术者两拇指按压方向应自外向内按压桡骨小头,余指在鹰嘴内侧和骨折远端内侧利用三点挤压使桡骨小头及尺骨骨折同时复位。
特殊型:旋后牵引先推挤脱位桡骨小头屈肘使之复位,在稳定桡骨小头的情况下按尺挠骨双骨折整复。
1.2固定方法采用石膏或小夹板固定,除屈曲型肘伸直前臂旋后固定外,余各型均屈肘90°,前臂旋后位固定。固定范围上至上臂上段,下至掌指关节。固定时间7岁以下不大于2周,7岁以上3周。
疾病讨论:
1损伤机理儿童孟氏骨折为一种复杂的联合损伤,患儿跌倒时,手掌先着地,肘部过度伸展,肱二头肌强烈反射性收缩,易产生旋转,桡骨小头向前向外侧脱位,继而发生尺骨骨折,多发生学令儿童。另外自身失控俯冲跌倒,前臂受到反作用,尤其过度外展或肘关节旋内,上身重力直接造成尺骨骨折,桡骨头向后或侧方倾斜脱位,常伴环状韧带及神经损伤,尺骨呈横型,弯曲或青枝型骨折,多见学令前儿童,是小儿孟氏骨折的特点。直接暴力可引起尺挠骨双骨折及桡骨头脱位。
2诊断小儿孟氏骨折诊断不难,但较易误诊或漏诊,本组11例陈旧性骨折有3例曾误诊为肘部软组织损伤,5例诊断尺骨骨折,3例治疗不当。分析原因是对本病认识不足,部分病人因脱位的桡骨小头自行还纳,只有尺骨上段骨折仅处理骨折,桡骨小头未处理有再脱位情况,有的尺骨近端皮质呈皱褶易漏诊。
3治疗新鲜孟氏骨折用手法整复加垫矫正外固定治疗,方法简单,疗效满意。在临床中遇到,手法整复只在瞬间骨折脱位同时得到复位,有些难复病例,有助手的牵引下,轻轻一旋复位即可完成,但有些病例有再移位。本组有4例曾两次整复,多由复位固定不牢或管理不当造成。骨折愈合前禁止前臂的内旋和肘关节的屈伸。
陈旧性骨折,新鲜手法不能整复,开放严重性损伤均应尽早手术,手术病例均做尺骨内固定,环状韧带修补或解除环状韧带的嵌顿。我们体会对于软组织挫伤严重,合并损伤重者应争取做一期手术,因儿童的骨髂发育生长旺盛,在伤后一周内完成手术可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本组1例尺骨多段骨折合并桡骨小头脱位及时作尺骨内固定加前臂外固定愈合好,无并发症。
4并发症与后遗症孟氏骨折易发生骨间背侧神经损伤,多因桡骨小头脱位的挤压或夹于桡骨小头和深筋膜之间,只要骨折脱位复位,一般1~3月恢复,不必手术探查,手法整复时忌粗暴手法。另外慢性的桡骨头脱位或慢性的孤立性桡骨头脱位,直到骨胳成熟时,脱位才被发现,此时如有需要,可作桡骨头切除。儿童时期作桡骨小头切除能引起肘部和腕部的成角畸形[2],如有症状,只能在骨胳生长成熟后再作桡骨头切除。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