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干骨折怎么治疗
股骨干骨折是什么? 股骨干骨折是怎么回事?股骨是人体中最长的管状骨,股骨干包括粗隆下2~5cm至股骨髁上2~5cm的骨干,股骨干为三组肌肉所包围,其中伸肌群最大,由股神经支配;屈肌群次之,由坐骨神经支配;内收肌群最小,由闭孔神经支配,由于大腿的肌肉发达,骨折后多有错位及重叠,股骨干周围的外展肌群,与其它肌群相比其肌力稍弱,外展肌群位于臀部附着在大粗隆上,由于内收肌的作用,骨折远端常有向内收移位的倾向,已对位的骨折,常有向外弓的倾向,这种移位和成角倾向,在骨折治疗中应注意纠正和防止,股骨下1/3骨折时,由于血管位于股骨折的后方,而且骨折远断端常向后成角,故易刺伤该处的腘动,静脉。
引起股骨干骨折的原因有哪些?什么原因导致了股骨干骨折?以下就是有关股骨干骨折原因的介绍:
本病多数骨折由强大的直接暴力所致,一部分骨折由间接暴力所致,前者多引起横断或粉碎性骨折,而后者多引起斜面或螺旋形骨折,儿童的股骨干骨折可能为不全或青枝骨折;成人股骨干骨折后,内出血可达500~1000ml,本病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的骨折:
1,股骨干上1/3骨折时,骨折近段因受髂腰肌,臀中,小肌及外旋肌的作用,而产生屈曲,外展及外旋移位;远骨折段则向后上,内移位,
2,股骨干中1/3骨折时,骨折端移位,无一定规律性,视暴力方向而异,若骨折端尚有接触而无重叠时,由于内收肌的作用,骨折向外成角,
3,股骨干下1/3骨折时,由于膝后方关节囊及腓肠肌的牵拉,骨折远端多向后倾斜,有压迫或损伤腘动,静脉的危险,而骨折近端内收向前移位。
股骨干骨折要做什么检查?以下就是有关股骨干骨折要做的检查:
本病的辅助检查方法主要是X线检查:
对于严重的病例,X线检查早期可发现骨折的损伤情况,而在轻度的骨折,或特殊类型的骨折,如应力型骨折,X线检查可有以下表现,
早期X线无异常征象,在2~4周之后可见骨膜反应和/或骨痂生成,呈平行状或丘状,增生骨膜和/或骨痂与骨皮质间可见平行状的低密度间隙,少数在增生骨膜和/或骨痂的中间平面最隆起处可见横行致密带和/或横行的锯齿状骨折线,随时间推移,增生骨膜完全演变成骨痂,密度逐渐增高,与皮质间低密度间隙消失,上下两端与骨皮质相移行,至完全修复时密度等同于骨皮质,X线表现为局限骨皮质增厚,
本病如并发急性骨折,在骨折处的近段边缘可见增生骨膜和/或骨痂亦随之发生断裂,结合病史,症状等可与陈旧性骨折别。
股骨干骨折要做什么鉴别诊断?以下就是有关股骨干骨折要做的鉴别诊断:
股骨干骨折需要同股骨周围肌肉软组织损伤相鉴别,股骨干上段骨折应同股骨粗隆间骨折相鉴别,
1,股骨干周围肌肉软组织损伤:主要表现为肌肉牵拉伤,扭伤,撕裂伤等,损伤肌肉局部肿胀压痛,抗阻力试验阳性,下肢活动稍受限,无纵轴叩击痛,无骨擦音或大腿部的异常活动,
2,股骨粗隆间骨折:本型骨折见于股骨大小转子之间,易于鉴别,
在股骨干骨折中,疲劳性股骨干骨折容易误诊,在误诊的原因分析上,一个是此类骨折较少见,其次是疲劳性股骨干骨折发生的部位恰好是骨肉瘤好发的部位,且X线表现上有相同之处,故容易造成误诊,临床上在诊断时也需给予关注。
股骨干骨折的并发症有哪些?以下就是有关股骨干骨折并发症的介绍:
由于骨折时遭受到强大暴力侵害,股骨干骨折常伴有全身多处损伤,或伴有躯体重要脏器的损伤,就股骨干骨折本身而言,由于股骨干内侧有重要的神经血管走行,骨折发生时或者伤后不恰当的搬运,尖锐的骨折端刺破血管形成大出血,加上骨折本身的出血,成人的内出血量可达到500-1500ml,严重时出现失血性休克,股骨下1/3骨折,骨折段受腓肠肌的牵拉而向后倾倒,远侧骨折端可压迫或刺激腘动脉,腘静脉和坐骨神经,血管的损伤可能造成肢体远端的血供障碍,甚至肢体坏死,坐骨神经的损伤表现为足下垂,足趾伸屈无力和足部感觉障碍等典型症状体征。除了以上的并发症的情况外,本病还可以并发感染和骨不连等严重的并发症。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