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手足厥冷介绍

发布日期:2014-10-13 08:28:53 浏览次数:1595

四肢

手足厥冷。又称厥逆,是指四脏由手足冷至肘、膝的症状。一般冷至腕、踝的称手足厥冷;冷至肘、膝的称手足蹶逆。手足厥冷轻者称手足清冷、手足不温。手足厥冷,在(内经)中称“寒厥”、“四逆”。厥逆与厥则有三种含义:一是指手足厥冷:二是指卒然昏倒,不省人事的厥证:三是指六经不和的证候。至(伤寒论)问世,始有手足厥冷症名。与手足厥冷同义的还有手足逆冷、手足厥逆、手足厥寒、四逆厥、厥冷、手足寒等,“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这是张忡景对于手足厥冷发生机理的慨括。后世医家对于手足厥冷的认识都是根据(伤寒论)的论述而对手足厥冷进行辨证的。

阳虚肾寒手足厥冷:又称“阴厥”。临床有三种容易混淆的证候当分别。一为脾肾阳衰,阴寒内盛所出现的手足厥冷:一为阴寒内盛,格阳于外所出现的手足厥冷;还有一种是阴盛于下,格阳于上所出现的手足厥冷。虽然三者的手足厥冷都是由于阳气衰微,不能温运四末所致。

还有一种少阴病阳虚里寒证的手足厥冷,由于阳虚不达四未,寒湿凝滞,故见症为手足发凉,身疼,骨节疼痛,脉沉而不浮。

热极肢厥手足厥冷与阳虚肾寒手足厥冷:前者的手足厥冷是由于外邪化热,由表传里。里热过盛,阳气郁闭不能达于四末所形成。(伤寒论)所述的“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即是指此证而言。其辨证要点为手足厥冷与通体热象并见(身反恶热、口干舌燥、烦渴引饮、大便秘结、脉数有力、苔黄干燥等),与阳虚肾寒手足厥冷的通体一派寒象不同。虽然阳气衰微的格阳证与戴阳证外有热象,但面赤如胭脂,不若热邪内郁的面色赤红,干呕而烦口不渴,不若热邪内郁的口渴引饮;特别是热邪内郁的脉数有力、舌红苔黄燥少津,与格阳证、戴阳证的脉微细、舌白苔薄润迥然有别。

阳气郁阻手足厥冷与热极肢厥手足厥冷:两者手足厥冷的发生机理都与气机郁阻有关,但前者为正(阳)气郁阻。后者为邪(热)气郁阻,阳气郁阻者为气机不宣,阳郁于里,不能通达四肢所致,多见于外感病由表传里的转化阶段。唯手足厥冷而不过肘、膝,由于阳气被郁,疏泄失和,所以会出现胸胁苦满。嗳气不舒,呕吐下利,脉弛等木郁侮土证;热极肢厥者多见于热性病的极期阶段,热邪越深伏,手足厥冷的程度越甚,具有一派实热症状,故不难与阳气郁阻的手足厥冷区别。

血寒凝滞手足厥冷:乃由素体血虚,感受寒邪,以致血脉运行不利,寒邪凝于四肢而成。辨证要点为素体血虚(面色萎黄、唇舌色淡、脉沉细)与外寒侵淫(多发生于冬春季,或逢阴雨天加重)较突出。此证亦属寒厥范畴,但较阳虚肾寒手足厥冷为轻。彼证多见于疾病的危重期,其病在脏,此证与气温突降有明显关系,病在于经;彼证之厥冷虽得温暖而解,此证则得温而见缓。

痰浊内阻手足厥冷:乃系痰湿素盛。胸阳不得宣发所致。辩证要点为素有胸脘满闷,喉有痰声,口粘,或呕痰沫,舌苔必白腻,手足厥冷常因风寒引动或恼怒而出现,若痰浊上蒙,还会伴有头昏神迷。或狂躁不安等症。若无外因扰动,则常见手足不温,而未至厥冷。

虫扰胆府手足厥冷:本证由蛔虫窜扰,气机逆乱而致。蛔虫内伏,脾胃虚弱,常有腹部隐痛,手足不温等症。若蛔虫上窜。扰动脾胃,气机阻滞,使中阳不能选于四束,遂见手足厥冷,甚而冷过肘、膝。其辨证要点为手足厥冷常随上腹部剧痛而出现,伴有呕吐清水或胆汁,甚而吐蛔,面色发青,身冷汗,脉沉细或似有似无,其手足厥冷常随腹痛缓解而回温。本证常见于儿童,成人偶或有之。

阳虚肾寒手足厥冷:简称“寒厥”。手足厥冷,甚则厥逆,形寒踡卧,腰膝冷痛。或下利清谷,或骨节疼痛,舌质液,苔薄白而润。脉迟。

热极肢厥手足厥冷:简称“热厥”。手足厥冷,无汗高热,面赤心烦,口渴引饮。胸腹灼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绛,苔黄厚干燥,脉沉数或滑数。

阳气郁阻手足厥冷:手足厥冷,兼见胸胁苦满,嗳气不舒,呕吐下利,或腹痛、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苔薄白。脉弦。

血寒凝滞手足厥冷:属“寒厥”中的一种。手足厥冷,四肢发凉,形寒身痛,得热痛减,舌质淡红,莒薄白滑润,脉沉细。

痰浊内阻手足厥冷:简称“痰厥”。手足厥冷,胸脘满闷,喉间痰声漉漉,或呕吐痰涎,饥不欲食,舌苔白腻,脉沉滑有力或乍有紧时。

虫扰胆府手足厥冷;简称“蛔厥”。手足厥冷,上腹阵痛,呕吐清水或吐蛔,或有烦渴,舌质淡或黯,舌苔薄润,脉况细或沉弦。

手足厥冷为里证之一。一般分热厥与寒厥两大类,两者相比,寒蹶的厥冷程度较重,可由手足延伸到肘、膝、而热厥常不超过腕、踝关节。除厥冷的程度有差异外,其胸腹的热与凉,大便的秘结与下利,脉象的数与微,舌苔的黄与白等,都有明显的不同。

加减:阳衰阴竭,手足厥逆,下利,汗出,脉沉微,加入参益气复脉,即四逆加入参汤(《伤寒论》)。

5,变通法:阴寒内盛,格阳于外,面赤,手足厥冷,脉微欲绝,为真寒假热者,可用通脉四逆汤(《伤寒论》),即上方倍干姜、加葱白,以通脉逐阴回阳,若血压下降,汗出淋漓,脉微欲绝,用参附龙牡汤(经验方)加山萸肉大剂急救回阳、益气固脱。

1,临床表现:手足厥冷,一般不过腕、踝关节,发热面赤,烦渴引饮,胸腹灼热,便秘尿黄。肢冷与发热互见,热深厥深,热微厥微。舌红,苔黄厚干燥或苔白而干,脉滑数。

2,病因病机:热邪炽盛,热极而阳气闭阻,不能通于四肢。亦有肢冷转温。温后复冷,反复发作者,是为真热假寒、热深厥深之阳明里实证。

加减:咳加五味子、干姜,悸加桂枝,小便不利加茯莓,腹痛加附子,泄利后重加薤白。此仲景四逆散方后加减成法。

5,变通法:若肝气郁结,情志不遂,猝然晕厥,手足厥冷不温者,可用四磨饮子(《济生方》)理气开郁,药用槟榔、沉香、乌药、人参,可参见晕厥。

l,临床表现:手足厥冷不温,一般不过腕、踝,上腹阵发性绞痛。有钻顶感,痛可引及右肩,呕吐清水或吐蛔,面色发青,身有冷汗。若腹痛缓解则肢冷转温。舌淡苔薄润,脉沉弦

2,病因病机:蛔虫内伏,上窜攻冲。扰于胆府,气机阻滞而阳气不布于四末,致成厥冷。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