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愿每个喉癌患者都能歌唱

发布日期:2014-10-30 00:39:36 浏览次数:1595

新快报记者林靖峻通讯员杨萍

近几年下岗职工的医疗保健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今年年初,记者就从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属下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院了解到这样一件令人难忘的事。

癌症泯灭他一切希望

广州市某厂下岗工人吴师傅,今年55岁,家住景泰坑,3年前下岗回家,每月只能领取300余元救济金,两年前其妻也下岗了。屋漏偏逢连夜雨,2001年10月,吴师傅无明显诱因出现了声音沙哑,开始以为是咽喉炎,加上家境贫困,他没怎么理会,后来声音嘶哑越来越严重,才去就医,结果确诊为喉癌

医生告诉他病情很严重,必须尽快住院手术治疗,如果不及时手术就会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但当吴师傅得知喉癌治疗费用少则两万多,多则四五万,最可怕的是术后不能发音,吞咽障碍及肿瘤还有可能复发时,忠厚老实的他决定不做手术,放弃自己,保存全家。他的态度是:用各种中草药治疗,盼望有奇迹出现。

2002年11月,吴师傅开始出现呼吸困难,吸气时就像被人卡住脖子,声音沙哑愈发严重,言语表达不清。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他来到了广州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院,找到咽喉头颈外科于锋副主任。经于主任检查发现,吴的肿瘤经过一年的自然生长已经侵袭整个喉腔,并向颈部淋巴结转移,为喉癌晚期,伴有三度呼吸困难,声门裂仅3-4毫米大。于主任建议吴师傅立即住院治疗,但吴师傅拒绝住院治疗,因为一怕术后不能发音,二怕用胃管吃饭,三怕钱花光了人也救不过来。

针对这种心理,于主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毕竟于主任是头颈肿瘤外科专家,经过他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的讲解,吴师傅终于同意住院治疗了。

自创术式产生奇迹

吴入院后病情迅速恶化,缺氧症状明显,只能坐位呼吸,基本上不能入睡。医院迅速组织全员各科室会诊,谁知检验结果又杀出一只拦路虎,吴师傅还有糖尿病,这给手术及术后会带来较大影响,但于主任战胜困难的信心从未动摇过。

于主任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患者的要求,决定实施“双颈功能性清扫+喉环上部分切除带蒂软骨膜环杓连接声门重建术”,“喉环上部分切除带蒂软骨膜环杓连接声门重建术”的优点在于吞咽功能恢复快、误吸较少发生、发音清楚响亮、拔管率高。此术式是于锋副教授在国内最先提出的,且是安徽省卫生厅立项的科研课题,已完成近60例,并进行了专家成果鉴定。该术式技术运用先进合理、微创、术后反应轻,已在全国多个省市推广应用,得到了国内同行及患者的好评。

手术在周密计划下按预定方案顺利完成。术后半小时病人苏醒,当医生告知手术成功的消息时,吴师傅显得非常激动。

“医院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记者还了解到,考虑到病人家境,从江朝强院长到医院各科室都表现出最大的支持。由于患者经济困难,收费原则是“能减则减,可免则免”,术后江院长更指示:“安全第一,生命最重要,让吴师傅转入重症监护病区,免费监护一天。”

医生介绍说,病人的康复主要靠两条“救命管”(胃管及气管套管)的护理,术后的护理非常重要又非常麻烦,病区护士态度严谨,做到“有痰必吸,有求必应,时刻保持管的清洁”。看着吴师傅的伤口一天一天愈合,饮水及发音功能一天一天恢复,医护人员都乐在心中。

病人家属为表达感激之情,在病人出院时赠送锦旗一面,上面写着“仁心仁术、医德高尚”,吴师傅出院时发出了肺腑之言:“医院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救助生命还要保证生命质量

日前,记者采访了主治医生于锋,他是省优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硕士生导师,主持开展了两项省级科研课题,在国家权威杂志发表论文近20篇,在咽喉头颈肿瘤治疗、嗓音医学、鼾症治疗等方面有较高造诣。

于主任介绍说,自1873年以来,喉癌的经典治疗方法一直是喉全切除术,即遵循肿瘤根治原则,实施局部广泛整体切除术,其目的是为了保全生命,但却忽略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并造成终生残疾。上世纪40年代,科学家开始对喉的胚胎发育,喉的解剖及喉癌病理生理生物学特性等方面进行研究,发现即使在喉癌晚期,癌细胞也很少侵及全喉两侧各解剖部位,根据此理论,科学家建议应把极少受到肿瘤侵犯的那部分喉正常组织保留下来加以修复,恢复部分或全部喉功能。

于主任指出,治疗的目的首先是保存生命,但同时也必须强调提高生存质量与声音质量,如果丧失声音和交际能力,患者将对生活失去信心。对吴师傅的治疗方法体现了强调生存率的同时,更应该强调生存质量的观点。

广州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院地址:广州市黄埔大道西天强路1号(邮编:510620)电话总机:020—85591881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