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风头痛灸风池图
上期提示:用脑过度常健忘,睡前喝碗远志汤。配方是:取远志5克,百合10克、鸡蛋1个、龙眼肉10克、冰糖5克,将鸡蛋打破,合上药放入炖盅里加水适量,搅匀蒸熟,每晚服用1次。如果想味道更好,也可以同时加少量鸡肉、瘦肉等一起炖,一般服用2~4周就能见效,脑力工作紧张的人士更可以长期服用,以作预防保健之功。
方中百合味甘,为清补之品,具有养阴清心安神功效。而鸡蛋,张仲景认为主要靠里面的蛋黄来发挥作用,认为它有滋阴润燥之功。百合与蛋黄合用,滋阴之效更强。我给小胡用这个方子,是因为他因为加班,睡觉睡得太晚,睡眠时间过少,从中医看来这显然是伤阴的,所以需要滋阴治疗。而从现代药理学看来这个思路也是正确的:百合含有人体的多种必需氨基酸以及药效氨基酸,具有很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在抗疲劳、抗氧化、免疫调节方面均有独特的功效。蛋黄含有丰富的卵磷脂成分,人的大脑中,卵磷脂约占比重的30%。在脑部,卵磷脂会转化成乙酰胆碱,而乙酰胆碱是神经细胞之间的重要信息传导物质。吃蛋黄相当于从外界补充卵磷脂、乙酰胆碱,自然有提高记忆、增加脑功能之效了。
小胡按我这个偏方服用三个星期,自觉记忆力已经大为改善,以后他时不时按这个方子炖夜宵吃,再也没有怀疑过自己得老年痴呆了。
病症:偏头痛,紧张性头痛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深按头痛同侧的风池穴处,用力向上方揉搓2秒钟,休息几秒,再用力向左右两边揉搓,连做3~5次,每天至少1次,7天为一个疗程。平常亦可每日进行以预防保健。
前不久,我应邀到一家公司去为员工进行工作之余的自我保健讲座,课程结束后,组织方设了现场提问的环节。有一位员工举手提问,说自己经常有头痛的毛病,经常要吃止痛片,同事们都笑她把止痛片当零食吃了。我问她现在有没有不舒服,她说有,早上上班没多久就开始头痛,不过不算太厉害,所以她就忍着没吃止痛药,尽量减少服药量。我说那正好现场演示一下,于是我让这位员工站到台上,我给她在脑后的风池穴重重按了两下,那位女员工马上就说头痛完全消失了。
深按风池穴是一个简单而且非常实用的小方法。风池穴位于后颈部枕骨下的两个凹陷处,左右各一个,属于比较好找的穴位。这个穴位与耳垂下缘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找穴位的时候可以这样进行:如找左侧的风池穴,先摸到左耳垂下缘,然后手指紧贴后颈部的皮肤,沿耳垂下缘的水平线,往颈椎方向移动,在离颈椎正中线还有约3厘米左右的距离时,手指就可以摸到一个凹陷,在此处深按有酸胀感,这就是风池穴了。头痛发作时,把手伸到脑后,将大拇指按在头痛同侧的风池穴处,深深按下,要求深按至指腹能感觉到深层的枕骨为止,然后用力向上方揉搓2秒钟;休息几秒钟后再用力揉搓,连做3~5次,一般头痛即可立即缓解、消失。每天进行1次,治疗7天为一个疗程。轻中度的头痛,一般一个疗程后就不再容易发作了。但这个方法平常亦可经常使用,以预防保健,进一步预防头痛的卷土重来。
头痛的病因很多,医生里面有句话叫做“患者头痛,医生也头痛”,意思是碰到一位头痛的患者,医生要考虑到很多种原因,并进行多项检查来最后确定到底是哪一种。但对于经常坐在办公室的白领们,头痛的原因就比较简单,大部分来我门诊看病的头痛白领患者,都与风池穴或者附近的区域有密切关系。
从中医理论讲,头痛属于中医的“头风病”范畴,乃风邪侵入头部经络,导致经络不通,从而导致痛症,即所谓“不通则痛”。而风池穴乃祛风的要穴,古人认为,在此穴治疗能把风邪驱散出体外,因此自然对于头风病非常有效。历代医家均对此穴非常推崇,如《针灸资生经》记载:“风池疗脑痛”,《胜玉歌》云:“头风头痛灸风池”,可以说风池穴一直被视为治疗偏头痛的要穴。
而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办公室白领们主要从事脑力劳动,工作时以伏案或面对电脑为主,颈部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渐渐地就会导致颈椎上段、枕骨下缘处(最常见就是风池穴的深层区域)的颈肌慢性劳损,结果造成肌肉痉挛,或者局部出现纤维粘连紧张,对颈1~3脊神经以及枕神经产生挤压。而这些神经从神经解剖学上来说,均与头面部的神经直接或间接相联通。当颈部神经受压时,就有可能出现头痛、偏头痛的症状。在医学上,近些年将这种头痛命名为颈源性头痛、高位颈神经后支源性头痛,或颈肌收缩性头痛等。而在风池穴进行深按揉搓,能够解除颈部肌肉的痉挛,松解局部粘连紧张的组织,解除对颈1~3脊神经以及枕神经的压迫、挤压,自然就能迅速消除疼痛症状,立竿见影了。
听了我的讲座后,公司的职员好多脸上都显出恍然大悟的表情。见他们都听明白了,就想讲得更深入一点。我告诉他们,神经受压还可能表现为其他症状,比如前段时间有位公司的管理人员来找我看过病,他的症状不是头痛,而是出现双侧面颊部麻木感,尤其在躺下睡觉时更明显。
下期介绍:失眠、睡不好觉是每个人都有过的经历,但大多数人只是偶尔出现。
朱晓平 著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授权本报省内独家连载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