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状红斑狼疮深度剖析
在中国,红斑狼疮发病情况在男性中较为少见,年龄大多低于45岁,通常都是些年青女性,男女患者之比约为1:8。该病侵犯皮肤和多脏器的一种全身性免疫疾病,没有传染性,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主要分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盘状红斑狼疮两大块,它们的发病因素较为复杂,尤其盘状红斑狼疮的危害十分严重,因此,患者应该对它有个全面的认识。
对于盘状红斑狼疮的病因,专家指出这种疾病的具体发病原因还不是很明确,但多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大量研究结果显示,其发病可能与遗传、感染及多种刺激因素有关。具体介绍如下:
1、遗传因素发现部分患者有家族史,且通过对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的研究获得初步证实。盘状红斑狼疮的发病常依赖多个易感基因的共同参与及环境因素的影响。
2、感染因素在真皮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周围成纤维细胞中,发现直径为20nm、类似于副黏病毒状结构,但其意义尚不清楚。给予氯喹治疗后,这些结构出现的频率减少。此外,有的患者在盘状红斑狼疮发病前曾有结核菌、链球菌等感染或其体内存在某种感染病灶,是导致盘状红斑狼疮的病因之一。
3、物理因素紫外线能诱发盘状红斑狼疮病损或使原有病损加剧。据报道,约5%盘状红斑狼疮经日光暴晒后可演变成系统性红斑狼疮。紫外线主要通过直接损伤角质形成细胞,导致隐蔽抗原释放或者诱导新抗原表达等机制诱发盘状红斑狼疮。
盘状红斑狼疮自我判断:
1、自我感觉有无乏力、易疲劳。正常情况下,病人如出现较之平时容易疲劳,经休息后没有明显改善,就应想到病情活动可能。
2、关节(如近端指间关节、腕关节、膝关书、踝关节等)疼痛、红肿,可伴晨僵或有关节积液。
3、新出现的皮疹(如颊部红斑、盘状红斑、冻疮样皮损、多形性红斑样皮损、血管炎性皮肤病变、甲周红斑等)或原有皮疹加重。
4、无上呼吸道感染及腹泻、尿频尿急尿痛等感染情况存在下,不明原因的发热或不明原因的血沉明显增高。
5、新出现或经常发作的口腔或鼻部溃疡。新出现的或经常发作的斑块状或弥漫性脱发。
6、胸膜炎症是盘状红斑狼疮患者最常见的肺部病变。患者常主诉胸痛,随呼吸运动或体位变换而加重。SLE的心脏病变中,以心包炎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胸骨后或心前区钝痛,或尖锐性胸痛,随呼吸、咳嗽或吞咽动作而加重,身体前倾时胸痛减轻。如果病程中出现以上情况,应去医生处检查。
7、若血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血小板、血色素低于正常水平或小便常规中出现尿蛋白、红细胞,应考虑是否有疾病活动。
8.、不明原因的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经过抗感染及对症处理后没有好转,应考虑到是否有狼疮性胃肠道活动存在。
9、如果盘状红斑狼疮患者出现幻觉、妄想、被控制感等思维障碍,轻躁狂、抑郁等精神症状,意识障碍、定向力障碍、计算不能等器质性脑病综合征及严重而持续的头痛、抽搐等,应考虑SLE的中枢表现,应及早就诊。
总之,要全面地判断了解自己病情的变化,定期去医生处随访,配合医生积极治疗,这是盘状红斑狼疮治疗策略中很关键的一环。
盘状红斑狼疮主要症状:
1、皮损好发面部、口唇、耳廓、头皮和手背等处。
2、皮损为持久性的盘状红斑,境界清楚,是盘状红斑狼疮的临床症状之一。
3、表面有附着较紧的鳞屑,不易揭下,若用力揭下鳞屑,可见其下方有角质栓塞。
4、皮损中心萎缩伴色素减退,而周围皮损色素加深,是盘状红斑狼疮的临床症状之一。
5、皮损中可见丝丝红线,为毛细血管扩张。少数患者皮损分布广泛,除头面部外还累及躯干和四肢,皮损数目大于6处时称播散性盘状红斑狼疮。
盘状红斑狼疮的治疗
首先要有信心。红斑狼疮是可以治疗的,但病程较长。盘状红斑狼疮,如果没有内脏损害,可以采用口服羟氯喹,外用他克莫司软膏,或者中效激素软膏治疗,比如艾洛松。
对于其他面部疾病,我们是尽量不用激素的,但红斑狼疮,如果用其他药物效果不好时,可以使用,但时间不宜过长。还要根据您使用后的反应。
此外,要注意防晒,注意观察自己有没有其他症状出现,比如口腔溃疡,关节痛,日光过敏等。每半年应该监测一次常规化验及免疫指标,包括血尿常规,肝肾功,ANA, dsDNA, ENA,胸片,心电图,心脏彩超等。因为红斑狼疮是一个疾病谱,有些患者会发生演变,成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