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治疗红斑狼疮 试试中医中药

发布日期:2014-10-23 17:38:57 浏览次数:1595

本期本版用药指导及医学顾问:中医内科及针灸科专家,黑龙江省中医神经内科学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朱永志。

专家同时提醒:中医认为个体有异,须辨证施治。本版所列诸方仅供参考,不能代替医生诊疗。如应用,务必参考医生意见。

红斑狼疮是一种累及全身多脏器、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属结缔组织病。分为盘状红斑狼疮、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三类。在中医文献中尚未有相似的病名,但是根据其症状一般认为属于“发斑”“痹证”“水肿”“心悸”“黄疸”等范畴。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气血耗伤,肝肾亏损,毒邪侵入所致。按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将本病分为热毒炽盛证、阴虚内热证、脾肾阳虚证。

热毒炽盛证面部红斑鲜艳,伴有淤点斑、血疱、甲周紫红色斑片和指(趾)甲远端弧形红斑明显。高热烦躁不安头痛口渴、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或见神昏谵语,狂躁乱动,苔黄燥而干,舌质红绛或紫暗,脉弦滑或洪数。严重者癫狂、抽搐偏瘫大小便失禁或潴留、苔少舌红,脉细数。

治疗方法治宜凉血生津、清热解毒。药用犀角(水牛角代,先煎)、白花蛇舌草、金银花各30克,生地黄24克,连翘20克,玄参、生山栀、淡竹叶各15克,赤芍12克,牡丹皮9克,黄芩10克。上药头煎加水600毫升,煎取150毫升,二煎加水200毫升,煎取50毫升,将所得药液混合,日1剂分2次服用。大便干结者加玄明粉10克冲服;小便短赤者加猪苓10克,车前子10克(布包);淤点紫癜者加侧柏叶15克,仙鹤草30克;神昏谵语者加安宫牛黄丸口服,一次1丸,一日1次,小儿3岁以内一次1/4丸,4~6岁一次1/2丸,一日1次,或遵医嘱。

阴虚内热证红斑转暗,低热不退,口干唇燥,神疲乏力,耳鸣目眩,关节疼痛自汗盗汗,头发稀疏,月经不调,大便不调,小便短赤;或有胸闷心悸,夜难安眠,面色晄白(无血色的白);或胁肋胀痛,胃纳不香,呕恶嗳气脾肿大,苔薄舌红,脉弦细。

治疗方法养阴清热,补益肝肾。药用生地黄、黄柏、枸杞子各20克,玄参、麦冬、女贞子、炙黄精各15克,知母、丹皮、青蒿、地骨皮、泽泻、茯苓各10克,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口服1次1丸,1日2次。如关节疼痛者加大秦艽、威灵仙各10克;关节红肿明显者,加忍冬藤、络石藤、红藤各15克;自汗、盗汗者加生黄芪、生牡蛎各30克;睡眠不安者,加枣仁10克、远志15克、夜交藤20克。

肾阳虚证红斑不显,面色晄白,倦怠,形寒肢冷,下肢浮肿,重者全身浮肿,有胸水,浮肿,腹胀,纳呆,恶心,甚至呃逆上气,痰阻喉间,不能平卧,或面如满月,颈粗如牛颈,头发稀疏,月经量少或闭经。苔薄白或白腻,舌质淡,舌体胖,边有齿痕,脉濡细或沉细数。

治疗方法温肾壮阳,健脾利水。药用桂枝10克,白术9克,炙甘草6克,太子参、茯苓、山药、扁豆、苡仁各30克,橘核、砂仁、陈皮、车前子(布包)各10克,仙灵脾、肉苁蓉、锁阳各15克。上药头煎加水500克,煎取150克,二煎加水200克,煎取50克,将所得药液混合,日1剂分2次口服。尿蛋白多者,加大蓟根、金樱子各15克;有胸水者加葶苈子、白芥子、炙苏子各10克;有腹水者加大腹皮、汉防己各10克。

红斑狼疮是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本病临床症状繁杂,且有危急症候,所以急性发作时仍需要中西医结合治疗,稳定后再以中药为主,这是目前治疗本病较好的方案。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