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控器控制镇痛泵 顽固性疼痛有了终极克星
“遥控器”控制镇痛泵 顽固性疼痛有了终极克星
——苏大附一院成功实施苏州市首例鞘内靶控(程控)药物输注系统植入术
作者:党委办公室 范嵘发布于:2014-08-01阅读次数:次
日夜忍受痉挛样、电击样的剧烈疼痛,尝试了无数止疼方法都无济于事,张先生这种生不如死的痛苦生活已经持续两年了。日前,张先生在苏大附一院麻醉手术科通过皮下隧道将导管与埋在他体内的一个特定的装有药液的镇痛泵相连接,由外部遥控器程序控制镇痛泵,从而达到控制疼痛的目的,结束了困扰他长达两年之久疼痛难忍的日子。这也是苏州市首例开展实施的鞘内靶控(程控)药物输注系统植入术。
来自盐城的张先生两年前因一次工伤不幸,导致严重的L3爆裂性骨折和膈疝,尽管经过积极抢救和手术幸存了生命,但L3以下马尾神经严重不可逆损伤,从此双下肢瘫痪、大小便失禁。更为令他痛苦的是虽然他的双腿失去了运动和感觉的功能,却无论昼夜都会频繁产生发作性痉挛样、电击样的剧烈疼痛,也就是说他的双腿既麻木又钻心疼痛,疼痛评分达到9~10分。这样的疼痛让他每天夜不能寐,食不能安,生不如死,并尝试了多种多类镇痛药物和方法均止不了痛。
绝望之际,患者来到苏大附一院麻醉科疼痛门诊找金晓红副主任医师。金医生接诊后认为张先生是一例典型的截瘫后神经病理性疼痛,这类疼痛对一般镇痛药往往效果不佳,即使口服使用吗啡也常常不能满意镇痛。经过椎管内多次注射治疗和针对神经痛的加巴喷丁等药物治疗后,患者的疼痛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两年来由于药物的耐受以上治疗也逐渐失去了疗效,患者双下肢疼痛又加重了。这种情况下,金医生向患者介绍了另一种更先进的镇痛技术鞘内靶控(程控)药物输注技术。被剧痛折磨中的张先生积极表示愿意尝试。接下来的10天内金医生给张先生进行了术前测试:两次单独鞘内注射微小剂量吗啡(200ug和100ug)。每次测试后患者双下肢疼痛和麻木感完全消失,且镇痛时间持续18小时以上,效果十分满意,适合手术。于是患者决定接受鞘内靶控(程控)药物输注系统植入术,长期进行鞘内药物持续输注镇痛。
在附一院麻醉学科带头人杨建平教授、科主任嵇富海、矫勇轶、成浩主任和护士长杜美兰的全力支持下,在脑外科王中主任、黄亚波主任和王晶医生的床位管理支持下,手术定在7月24日实施。金晓红医生请来了南京军区总院疼痛科的金毅主任做技术指导,在手术室经过近2个小时的奋战,苏州市第一例鞘内靶控(程控)药物输注系统植入术成功完成了。术后患者接受了300ug/24h的吗啡用量,镇痛效果十分满意,NRS评分降到0分。经测试该患当前泵内药量可连续使用370余天,电池使用可维持7年。术后3天患者满意出院。
金晓红医生介绍,鞘内靶控(程控)药物输注技术是一种鞘内药物持续输注技术,这种方法是在特定节段的脊髓蛛网膜下腔置入细导管,通过皮下隧道将导管与埋在患者体内(髂窝)的一个特定的装有药液的镇痛泵相连接,然后经由外置的遥控器程序控制镇痛泵,使其按规定速度向鞘内持续输注镇痛药物,阻断疼痛信号通过脊髓向大脑传递,使疼痛信号无法到达大脑皮层。这种镇痛方式直接经由中枢神经镇痛,用量药小,一般仅需口服用药量的1/300,静脉用药量的1/100,因此药物的毒副作用小,一次泵内药液预充后可常规使用3月到半年,用量小的甚至可使用1年以上,而且没有外接设备,患者可以自由活动,不妨碍洗澡等日常生活方式,是近年在国内外逐渐流行的针对难治性疼痛如癌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卒中后痉挛痛等的新的镇痛技术。
鞘内持续药物输注系统还有另一种形式,即导管与一个埋入患者体内输注港(Port)连接,然后Port通过蝶形针外接输注泵实施连续镇痛,价格相对较低,主要用于镇痛所需时程较短(1年)的患者,尤其适用于癌痛患者的镇痛。旨在缓解疼痛,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改善生活质量,并维持患者功能正常和独立性。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