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不可掉以轻心
深圳晚报讯 (记者 周倩)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生理现象,大部分宝宝在出生后2到5天内都会出现皮肤发黄的现象。罗湖区妇幼保健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刘清介绍,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足月新生儿黄疸正常值是12.9mg/dl,早产儿的黄疸正常值为胆红素低于15mg/dl,超过正常值的黄疸则为病理性黄疸。
刘清表示,一般生理性黄疸在新生儿出生后2-3天出现,肉眼看宝宝皮肤有点黄,一般脸部和前胸较明显,但手心和脚心不黄。在4-6天最为明显,足月儿在出生后10-14天消退,早产儿可持续到第3周。
“病理性黄疸又分为溶血性黄疸、感染性黄疸、母乳性黄疸、阻塞行黄疸和遗传性黄疸。”刘清告诉记者,最常见的溶血性黄疸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O,宝宝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一般于出生2-3天出现黄疸,且黄疸进展较快,造成的黄疸较重,可伴有不同程度贫血;感染性黄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原因使得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的黄疸,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细菌感染以败血症黄疸最多见,其特点是黄疸持续不退或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出黄疸;新生儿因吃母乳而发生黄疸的现象称为母乳性黄疸,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特点是停止哺乳黄疸明显下降,若再次哺乳,黄疸又上升;阻塞性黄疸是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胆道闭锁较为常见,其黄疸特点是生后1-2周或3-4周又出现黄疸,逐渐加深,同时大便颜色逐渐变为浅黄色,甚至呈白陶土色;遗传性疾病主要是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陷、地中海贫血等。
新生儿黄疸该怎么治疗?刘清表示,生理性黄疸无需要特殊治疗,注意观察皮肤黄染消退情况,注意观察小儿反应、哭声、吃奶情况,足月新生儿黄疸一般2周内消退;还要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适量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保持大便通畅,注意观察宝宝大便颜色,若出现皮肤黄染加重,大便颜色变淡,应尽早就医。如果为病理性黄疸则需要及时治疗,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降低血清胆红素,防止胆红素脑病发生,可采取蓝光疗法、使用酶诱导剂、血浆或白蛋白等方法。必要时考虑换血疗法,发生胆红素脑病者,及时给予康复治疗和护理。母乳性黄疸者,可鼓励继续母乳喂养,若患儿黄疸严重,可暂停母乳喂养72小时,黄疸消退再逐渐恢复母乳喂养。红细胞G6PD缺陷者,应忌食蚕豆及其制品,患儿衣物保管时禁用樟脑丸,避免使用抑制或竞争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药物。
刘清说,虽然黄疸的病因比较复杂,有生理和病理之分,但是其核心是一样的,都是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的,胆红素积聚过量会引发个严重的症状,因此一旦宝宝有黄疸症状,就一定要检查,不能掉以轻心。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