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脉痹阻证四个证型的临床鉴别
心脉痹阻证是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导致心脏脉络痹阻不通而出现的以心悸、心痛、痛引肩背为主的证候。常见有以下四个证型。
瘀血内阻型 多因阳气不足,或气机阻滞,血运迟缓,血滞成瘀,瘀阻心脏脉络所引起的心胸剌痛,固定不移,口唇紫暗等证候。
痰湿困遏型 胸阳不足,气化失司,水湿内停,湿聚成痰,或因嗜食肥甘,导致痰湿停聚,阻遏胸阳,心脉不通而出现心胸闷痛,痰多乏力,头身困重的症状。
寒邪凝滞型 寒邪内侵,困遏胸阳或胸阳不足,阴寒凝滞,气血运行不畅,心脉不通而出现的心痛剧烈,畏寒肢冷的症状。
气机郁结型 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机阻滞,心脉不通,故出现心胸胀痛,善叹息,随情志变化而症状增减等证候。
病因
瘀血内阻型 思虑劳倦,曲运神机,易致心气、心阳不足,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而致瘀血内停,痹阻心脉,心痹之因,或焦思劳心,心气受伤,或心火妄动,心血亏损,而心痹之症作矣(《症因脉治》)。凡瘀血之证,或因忧思过度,而致营血郁滞不行(《医述》引罗赤诚论);或因素体气虚,血液运行迟缓,气虚血瘀,痹塞心脉,不通则痛。
痰湿困遏型 平素嗜食膏梁厚味,损伤脾胃,运化无权,湿聚生痰,痰浊停聚,正如《儒门事亲》所云:凡膏梁之人,起居闲逸,奉养过度,酒食所伤,以致中脘留饮。痰饮湿浊,痹阻心脉,不通则痛,此即《症因脉治》所说胸痹之因,饮食不节,饥饱损伤,痰凝血滞,中焦混浊,则闭食闷痛之症作矣。
寒邪凝滞型 寒邪入侵,寒性收引,寒凝经脉,气血运行不畅,正如《黄帝内经素问》所云: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灵枢经》亦云:寒邪客于经络之中则血泣,血泣则不通。若阳虚,易感外寒风冷之气,寒凝心脉,痹阻不通,不通则痛,正如古人所说:心痛者,风冷邪气乘于心也。(《诸病源候论》)论曰:虚极之人,为寒邪所客,气上奔迫,痹而不通,故为胸痹。论曰:体虚之人,寒气客之,气结在胸,郁而不散,故为胸痹。(《圣济总录》)
气机郁结型 急躁忧愁,损伤心气,气机阻滞,痹阻心脉,形成气滞心痛。正如《谦斋医学讲稿》所说:胸痛中有属于心脏病引起的,痛时偏在左侧,有如针刺,重者牵及肩臂内侧作痛,常有胸闷气滞,呼吸不畅。
病机
瘀血内阻,痰湿困遏,寒邪凝滞,气机郁结,上述瘀、痰、寒、气四种病理产物均可痹阻心脏脉络,使胸阳失宣,气血运行不畅,心脉阻塞不通,形成心脉痹阻证。大多在阳气虚的基础上,出现寒凝,血瘀,痰浊,气滞的病理改变,而以阳气虚弱为本,实邪阻滞心脉为标。病位均在心。
更多有关中医内科内容,请点击查看【中医内科】专题栏目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