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原创颅内黑色素瘤

发布日期:2014-10-05 00:40:57 浏览次数:1601

一、概述:颅内黑色素瘤较为少见,大多系恶性肿瘤。其生长较快,临床病程进展迅速,恶性程度高,预后差。肿瘤血运丰富,易侵犯血管并引起瘤内出血和广泛血行播散转移。原发性颅内黑色素瘤患者一般偏年轻,以青壮年以下为主,而继发性颅内黑色素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二、分类:1、非色素性黑色素瘤2、黑色素性黑色素瘤(肿瘤型单发或多发,位于脑实质内;脑膜浸润型肿瘤在蛛网膜下腔弥漫生长;混合型为前两型的并存)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杨学军

三、临床表现:黑色素瘤患者病程很短,约70%在4个月以内、个别可达1年以上。依据肿瘤所在部位、形态、大小及数目不同,其临床表现亦有不同。

1、颅内压增高症状头痛是颅内黑色素瘤的最常见症状。

2、神经系统损害定位症状肿瘤发生于脑实质内或侵入脑室者,可出现偏瘫失语偏盲、局灶性或全身性癫痫发作或小脑症状等。发生于脊髓者,可表现为相应脊髓节段的感觉及运动障碍。

3、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肿瘤卒中症状表现为瘤内、脑实质内或蛛网膜下腔广泛性出血。出血后临床症状常突然加重,患者可表现突发意识障碍呕吐,严重者可发生脑疝

四、诊断:

1、临床所见由于临床症状缺乏特点,诊断有一定困难,原发性黑色素瘤大多需经手术或尸检方可确诊。鉴于颅内黑色素瘤生长快、病程短等特点,临床上常误诊为网膜炎、脑血管病、颅内胶质细胞瘤、转移瘤及癫痫等。如发现患者皮肤等处有黑色素瘤或体表、内脏有黑色素瘤手术史,尤其是皮肤上有长毛的黑,以后出现脑部症状和颅内压增高,且病程短,神经系统症状进展快,CT及MRI检查有明显占位效应者,应考虑有黑色素瘤颅内转移的可能性,但术前很难达到定性诊断。术中如发现肿瘤区域的硬膜、脑组织或肿瘤呈黑色,是诊断颅内黑色素瘤的可靠依据。诊断原发性黑色素瘤需具备有三个基本条件:

(1)、皮肤及眼球未发现有黑色素瘤;

(2)、上述部位以前未做过黑色素瘤切除手术;

(3)、内脏无黑色素瘤转移。

2、活组织检查通过HE染色病理切片,对色素型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并不困难,

3、实验室检查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本病有较大的诊断价值,特别是出血的病例,脑脊液中常可查见黑色素瘤细胞而获得确诊。

4、腰椎穿刺脑压常偏高,脑脊液中蛋白、细胞数均有不同程度增高。如肿瘤侵及血管引起出血时,脑脊液常为血性。

5、脑血管造影颅内黑色素瘤的血运丰富,脑血管造影可见丰富的肿瘤血管染色,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有时血管造影可见血管周围有毛糙感,这可能系瘤细胞浸润到脑血管周围间隙形成血管套袖所致。

6、脑室造影肿瘤位于大脑半球者,表现为脑室受压变形、移位或扩大。肿瘤位于幕下者,可见幕上脑室系统扩大及梗阻性脑积水

7、CT扫描能直观地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数目和范围,但诊断特异性较差。CT平扫时,病灶多表现为高密度影,少数也可为等密度或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呈均匀或非均一强化。CT表现和肿瘤固有的黑色素成分及瘤内出血有密切关系。团状生长的肿瘤,CT扫描可见强化明显的团块影以及出血、坏死性改变。颅内转移性黑色素瘤的CT表现无特异性。

8、MR扫描 对颅内黑色素瘤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优于CT。黑色素性黑色素瘤MR扫描的特征性表现为短T1、短T2信号。

五、治疗:

1、手术治疗:颅内黑色素肿瘤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进行手术时应注意下述原则:①生理上允许;②解剖上可达;③技术上可行;④利大于弊。

2、放疗和化疗:采取肿瘤手术切除后配合放疗和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法,能明显延长病人的生命。

3、免疫治疗:肿瘤免疫治疗(Immunotherapy)已成为当前肿瘤生物治疗(Biotherapy)的主导,是继手术切除、放疗及化疗后的一种很有前途的新疗法而日益受到重视。

4、基因治疗:免疫基因治疗(细胞因子基因转染效应细胞、细胞因子基因转染肿瘤细胞、以肿瘤抗原为基础的基因治疗 )、VDEPT疗法(自杀基因治疗)、反义核酸与抑癌基因治疗、联合基因治疗

六、预后:恶性黑色素瘤多数预后不良,尽管进行手术及术后辅助治疗,但50%以上患者的生存期为半年左右,仅有20%生存期超过1年。恶性肿瘤预后不佳,多于短期内(5~7月)死亡。良性黑色素瘤生存期一般可达数年以上,既使行肿瘤部分切除,患者仍有较长的生存期。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1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