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前期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之八
经前期综合征向实证转化时,可能形成的第四种常见的症型是肝郁痰凝型经前期综合征。
肝郁痰凝型患者,除有肝气郁结而造成的经前期综合征的一般症状外,还可有一些较特殊的临床表现,如形体过度肥胖、肢体困重、头重如裹、口腻多痰、胸前憋闷、心悸心烦、胆怯易惊、焦躁不宁、呃逆呕吐、脘腹胀满、失眠多梦等,可伴带下绵绵,色黄,或白,或黄白相间,质粘腻,严重者还可伴有月经涩滞难下、量少,或闭经,或婚后不孕。苔腻或厚腻,脉滑或细滑。治疗宜予清肝、利胆、理气、燥湿、化痰为主。
对此种肝郁痰凝型的经前期综合征患者,笔者常以温胆汤(《三因及一病证方论》)合苍附导痰丸(《广嗣纪要》)加减。所用中药有:制半夏、竹茹、枳实、陈皮、茯苓、炙甘草、生姜、大枣、苍术、香附、制南星、川芎、滑石、神曲、藿香、佩兰、车前子、丹参、炒枣仁等共十九味药材。
方中前八味中药即为中医经典古方温胆汤的原方。该方系由以燥湿化痰为主的名方二陈汤去乌梅加入竹茹、枳实、大枣三药化裁而成。二陈汤方出自宋代的《太平惠氏和剂局方》,本身就是一张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的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的基础方。原方由制半夏、陈皮(或橘红)、白茯苓、炙甘草、生姜、乌梅组成,由于方中主要药物半夏和陈皮均以存放日久,陈旧者为佳,故方名称之为“二陈汤”。该方问世之初仅为治疗咳嗽痰多等症而设。但后世对其应用范围多有扩展。
较新的临床研究均证实,二陈汤方对于人体多个不同部位发生的湿痰之症均有明显的疗效。临床除用治痰湿侵犯于肺,导致肺气失宣,咳嗽多痰等症外,还擅治痰湿停滞于脾胃而出现的湿阻中焦、胃失和降、恶心呕吐;痰湿阻于胸膈,导致的气机不畅、胸膈痞闷不舒;痰湿留注四肢肌肉而引发的肢体困重、周身倦怠;痰浊凌心造成的胸闷心慌、心悸怔仲;痰湿阻遏清阳发生的头重如裹、头晕目眩等症。
此处选用的温胆汤,则在二陈汤原方去乌梅的基础上加入了竹茹、枳实、大枣三药。其中,竹茹的加入尤为重要。
竹茹,是禾本科植物青杆竹(见图一)、淡竹或大头典竹的新鲜茎杆,除去外皮后加工而成。将竹竿中间层刮成丝条者,称为散竹茹(见图二);削成薄片,阴干后捆扎成束者,称为齐竹茹(见图三)。竹茹的加入可进一步增加原方清热化痰、除烦止呕的功效。此处竹茹与二陈汤原方中半夏的配合,可谓治疗本病的经典组合。从历代文献记载来看,竹茹和半夏二药均有化痰除湿、降逆止呕、宁心安神的作用。但竹茹药性偏凉而润,半夏却辛温性燥;竹茹偏治热痰及胃火引致的恶心呕秽,半夏则擅治寒痰湿痰及由痰饮引致的呕吐痰唌;竹茹善于宁神开郁除烦,凡痰热郁结所致的心神不宁、经前或产后虚烦头痛、心中闷乱不解者,疗效绝佳,半夏专长辛开苦降、散结消痞,对于痰湿郁留心下所致的痞坚不舒、饮食不下、泛恶呕吐者,用之最好。二药同用,则寒热通吃,润燥兼治,可谓相辅相成,对于肝郁痰凝型经前期综合征患者的燥躁不宁、胆怯易惊、呃逆呕吐等各种症状,均可发挥其化痰、止呕、安神的强大的治疗作用。
此外,该方还加入了枳实一药,以增强原方行气导滞的功效,来进一步协助半夏行气消痰、使积聚的痰湿因其行气的作用而更易于消散。大枣有一定的补气健脾的作用,使气机更为充实,同时与生姜、甘草合用起到调和诸药的佐使作用。诸药合用,使该方成为一张不仅可燥湿化痰,还可治疗肝胆脾胃不和、痰热内扰引致的神经官能症等诸多病症,尤对经前期综合征患者受痰湿阻滞而出现的多种精神情志方面的症状产生直接的治疗作用。
除温胆汤外,方中苍术、香附、制南星、陈皮、枳壳、(此处改用枳实)、半夏、川芎、滑石、白茯苓、神曲诸药为苍附导痰丸的原方。该方出于十六世纪中叶的清朝康熙年间,当时流传至今的有两种不同的版本,其一收载于《叶天士女科证治秘方》,另一版本则刊于《广嗣纪要》,所用中药略有不同。笔者此处系采用《广嗣纪要》中所载方药。方中陈皮、半夏、白茯苓三药在前述温胆汤方中已有用到,枳壳一药在温胆汤方中系用枳实,由于二药功效相近,此处不再重复,仅以枳实代替枳壳。
预告:第411期经前期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之九)
上一篇:陈麦洁明:世间万事万物皆缘定 处世应珍惜良缘 天时地利更要重人和 待人须温婉平和下一篇:“杰出青少年暑期实习行动”接受申请 http://ny.usqiaobao.com
欢迎提供新闻线索: Email:news@chinapress.net MSN:nychinapress@hotmail.com QQ:2289914185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