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腰大肌肿胀的症状起因

发布日期:2014-11-20 23:54:07 浏览次数:1595

台湾林两传中医正骨

转载自 劳谦君子 台湾林两传中医正骨,受益匪浅。 前言 中醫傷科自古少見理論專著。若只是依循西醫復健思考--固定、減少使用與加速循環,則徒手整腹只是對組織復原的一種干擾,中醫傷科與傷科醫師的存在終無意義。引申而言,中醫傷科界對於疼痛的治療,當有不一樣的思考。 觸診 若患者主訴疼痛,醫師當進行觸診檢查。觸診當由病人主訴點著手,分為以下兩種: o 靜態主訴與觸診:針對疼痛的位置與性質,醫師當詢問在何種狀態與動作下會痛,以及痛了多久 ? 若動作時才痛,不動不痛;或用久了、伸展到極限才痛,通常是肌腱韌帶的問題,屬於肌腱筋膜炎的系統,如網球肘、高爾夫球肘,與常見的肩腰背痛。此類患者臨床佔絕大多數 ? 不動也會痛,通常是發炎了,此時觸診溫度當有不同;或者經過患處的神經受到壓迫兩種情形。 ? 至於血管堵塞、感染、實質病變如腫瘤等問題不在今日討論範圍 ? 靜態觸診時,摸到筋骨結構的異常變化,病患並不一定全會感覺疼痛;但疼痛的位置絕對伴隨局部結構的變化。例如頭痛患者疼痛處與不痛處的局部張力必不相同。如果用手撥動,則牽拉到遠處的張力也不相同。局部的筋骨結構變化可以簡單歸納為兩個觀念,就是「骨錯縫」與「筋出槽」 ? 摸到骨頭錯縫的方向,還要進一步尋找出槽的筋的張力來源 ? 出槽的筋分為兩種,一是「主動」將骨頭帶歪的筋,觸診特徵是無法與其他肌肉協同運作;一是因骨頭歪斜後,被動被拉扯的筋,可與其他肌肉協同。治病當分主從 ? 處理上當先將關節鬆解,作為初步對位的基礎,此時所有附著在此結構上被動出槽的肌肉亦會隨著鬆解。於此基礎再做精準的骨頭對位,還原出槽的肌肉。相反程序亦可,「以筋調骨,以骨調筋」 ?

一條肌肉出槽必是其上某側幾條肌束過度收緊無法放鬆,不會是整條肌肉攣縮。此時肌肉會產生三度空間的翻旋,如衣服的縐褶或打上沙灘的海浪一般,產生凹面與凸面。若要將其還原,有兩種方法: ? 必是從凹面向著凸面,進行橫向撥轉推動,刺激其收縮而自動還原 ? 關節的運動通常是同方向肌群的協同運作,少見單一條肌束的動作。既然單一肌肉的方向無法違反肌群的運作方向,當然可以藉由製造整個肌群的張力,迫使單一出槽肌肉還原 o 動態的檢查:其重點在於一開始將關節擺在「空位」-此時附著於關節上的屈、伸肌張力均等,而且處於收縮程度最小的狀態。以此作為檢查的起始點,在張力平整的狀態下伸展關節,並於過程中觀察是否有不當張力干擾了關節的伸屈 ? 患者於特定動作下產生疼痛,醫生當做動態檢察,分成以下兩種: ? 患者主動活動時疼痛就會出現,醫生可由動態中觀察該動作所負責的肌肉,明瞭是何出槽或受牽扯 ? 此外讓患處施以被動受力的檢查。因為關節活動的特色是在轉動到極限之處通常還可承受一定力量,而不產生疼痛。如果有疼痛發生,即是錯位 ? 若病患的處時痛時不痛,而關節自主活動到極限並不疼,此時醫生當可以該關節活動至極限時,施以額外張力,而製造出疼痛 ? 例如有些勞力患者手肘無法打直-肘關節無法伸展到極限,尺骨鷹嘴卡不進鷹嘴溝中。此時若將關節被動強迫深直,便會有疼痛發生,而正常人是不痛的。此肇因於肱二、三頭肌張力過大,使肱、尺骨的連結產生輕微脫位,橈骨也擠歪了,而病人在自主活動下並不會覺得疼痛,也不會發現自己手伸不直。此類若發生網球肘,非常難醫 ? 手腕疼痛者有兩種情況:若尺橈骨與腕骨對位不正,則手反轉按桌面垂直施力會痛。若只尺橈骨輕微移位,腕骨沒問題,則依前法撐桌時不會痛的左右翻旋會痛。這其中以尺骨脫位較常見。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