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运动性兴奋或抑制

发布日期:2014-10-24 10:05:26 浏览次数:1595

急性应激反应主要症状为意识障碍(如定向力障碍、注意力狭窄)伴有强烈的情绪变化及精神运动兴奋或抑制(兴奋、激越、喊叫、乱动、增多、情感暴发)。

运动性兴奋或抑制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Top]

由于突然而来且异乎寻常的剧烈的精神刺激,应激性生活事件或持续困境的作用下引发的一过性精神障碍

运动性兴奋或抑制应该如何诊断?

[Top]

恢复后病人不一定能全部回忆。部分患者表现为伴有强烈情感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精神运动性兴奋者,表现为兴奋、激越,躁动不安,言语增多,内容与发病因素有关,带有夸大色彩,夜间睡眠减少等,过去称之为反应性躁狂状态。精神运动性抑制者较少见,表现为对周围环境的退缩,缄默不语,或呆若木鸡,长时间呆坐或卧床,无情感流露,近似于亚木僵状态。

[Top]

精神运动性兴奋: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指病人的言语和动作增多与思维和情感活动一致,并与环境保持协调。这种活动增多是有目的的和可以理解的。非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是指病人的动作和言语增加与思维和情感不一致,病人的动作和言语单调杂乱,缺乏目的和意义,令人难以理解,因此的整个精神活动显得不协调。

不协调性兴奋,表现为思想感情与其动作行为不协调,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恢复后病人不一定能全部回忆。部分患者表现为伴有强烈情感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精神运动性兴奋者,表现为兴奋、激越,躁动不安,言语增多,内容与发病因素有关,带有夸大色彩,夜间睡眠减少等,过去称之为反应性躁狂状态。精神运动性抑制者较少见,表现为对周围环境的退缩,缄默不语,或呆若木鸡,长时间呆坐或卧床,无情感流露,近似于亚木僵状态。

[Top]

有人提出了为减少应激适应障碍,应采取事前干预、事中干预和事后干预措施的观点。事前干预选择易发生应激适应障碍的个体或群体,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心理训练。研究表明,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想像、生物反馈训练等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免疫功能。通过心理训练,可使正性情绪和积极应对分值显著增加,进而提高官兵的应激耐受力。事中干预指对已发生应激反应的个体提供一系列的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最常用的是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事后干预是对已确定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他情况进行治疗。

如果应激源被消除,症状往往历时短暂,预后良好,缓解完全。减少剧烈的、异乎寻常的精神刺激、生活事件或持续困境的刺激作用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