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依赖公式化的症状起因

发布日期:2014-11-29 22:21:18 浏览次数:1600

作为二十世纪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一九五四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海明威,在名誉、地位、金钱、朋友、女人什么都有了的时候,为什么要饮弹自尽?对此,人们百思不得其解。更使人震惊的是,西班牙最杰出的斗牛士贝尔蒙德听到海明威自杀的时候,说了一声干得好,然后也用同样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些都是个别现象,算不了什么潮流,不理解也罢,也许是他们上了尼采的圈套:适时而死。死在幸福之峰巅者最光荣。但是,近年来也不断传来大学生、研究生跳楼自杀的消息。这些青年学生未必知道尼采的学说,恐怕不是上了什么圈套?对此,菲律宾世界日报有评论指出,应该认真地探讨一下问题不断出现、情况越来越严重的根源。

缺乏远大的理想是自杀原因之一

长期以来,大学里教书有余,育人不足,育人又以思想教育取而代之,思想教育也只限于政治范畴。简单化、公式化、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的政治思想教育造成学生思想空虚。夸夸其谈的空洞理论、不着实际的说教解决不了青年学生心灵的饥渴。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从小就受到抹煞,雄心壮志又没有树立起来。从小到大,学生受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考大学,考上了大学就失去了目标。失去了奋斗的目标,就体会不出人生的意义,自然缺乏生存的动力,自寻短见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压力太大是自杀原因之二

大学生的压力过大,经济上和学习上的沉重负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一些出自贫困家庭的学生,吃饭、穿衣有困难,更不堪学费越涨越高的重负。饥饿和寒冷折磨着他们,学费和杂费困扰着他们,使它们惶惶不可终日。加上学业的重负,身体和心灵都受到摧残,难免感到绝望。某有机化学研究所二十六岁的衡阳籍在读博士生孟懿从教学楼的七层跳下身亡,遗书显示出了他自杀的原因:厌世,想偷懒,精神抑郁。从小学到中学,到高中,到大学,念完高中考大学,念完大学考硕士,念完硕士考博士,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人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到了极限,势必承受不了,自然会出现精神抑郁。

心理脆弱是自杀原因之三

现在有很多学生娇生惯养,依赖父母、独立生活能力不强。家庭与学校所关心的只是学生的成绩,忽视了他们的心理变化。他们没有经过生活的磨砺,缺乏坚强的意志,又不能自我调节好心理状态。为了找到一份工作,许多学生拼命学习,但是社会竞争激烈,学成之后又找不到工作,或找不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这时就失去了面对困难、面对未来的勇气,一遇挫折就容易走上极端之路。

情感纠葛是自杀原因之四

青年学生经受不起爱情浪潮的冲击,热潮一来,纷纷卷入爱情的汪洋大海,热血沸腾,忘乎所以。然而一部分人轻率,一部分认真。轻率的人把爱情当作游戏,拿得起来放得下;认真的人把爱情当作生命,拿起来了就放不下。前者潇洒而去,另求新欢的时候,后者却陷入了极度的痛苦,不能自拔。一些人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上当受骗之后,忍受不了沉重的打击就走上绝路。

悲观厌世是自杀原因之五

青年学生看到电视、电影中的青春生活尽是风流倜傥、潇洒浪漫、充裕富足、豪华奢侈、良辰美景、幸福美满。而面对的现实却是世态炎凉、冷漠无情、竞争激烈、劳苦艰辛、困难重重,悲观厌世的情绪也就日渐加深,为了逃避残酷的现实,最终选择自杀,一死百了。这是一种越来越突出的社会现象,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重视和关爱,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保护这些珍贵的生命,挽救这些宝贵的人才。

首先,给孩子自由,让孩子获得大量第一手的经验。亲眼目睹与亲手操作,赋予儿童学习的动机。儿童本身的体验是有限的,因此在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必须经过大量的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等亲身体验,为他们思维的进一步发展积累素材。

其次,给孩子自由,让孩子进行各式各样的试验。不要拘泥于任何标准答案,也不要为了图方便、图省事打搅孩子的操作,无论这些操作在成年人眼里是多么的不合逻辑、不可思议、又脏又乱。儿童应该练习运用多种方式来诠释和使用学习材料。当儿童将自己的思路运用于新的材料时,比他被动地接受已有的思路,更能达到让他学习的效果。

第三,给孩子自由,让孩子按照大自然安排好的、按照自身个体的时间表来发展他的智力。儿童智力发展是分阶段的,既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拔苗助长。任何企图跨越、超前、拔高的努力,无论多么立竿见影,都会破坏儿童的正常发育,从长远效益来看,有百弊而无一利。有些家长将孩子的智力当作股票投资,看到短期受益就以为会无限上涨,兴冲冲地继续加码,给孩子更多的学习内容和更大的压力。这样做,孩子的心理很快就会崩盘。

儿童的学习技巧的发展是分阶段的,一个三四岁的孩子不知道如果他多花一些时间,会有助于他的记忆和理解;而一个八岁的儿童则会寻找数字之间的关联和模式,来帮助他解决问题。我们必须理解并接纳这些事实:儿童的思维是自我中心的、单一的、万物有灵的;他们不能换位思考,不能理解他人的视角,也不明白行为的可逆性;儿童的思维是片面的,他们对事物的理解也是片面的。其实,当我们理解这样一个道理:所有人的观点都只是事实的一个片面时,我们才能够真正欣赏人类走向智慧的缓慢进程。

第四,以观察者的身份帮助孩子取得成功,而不是以主导者的姿态去吓唬孩子。儿童必须知道自己想获得什么,必须知道怎样开始学习,并且必须对成功具备一定的期待。我们的学校却往往吓唬或者强迫孩子,从而削弱儿童学习的动机。太多的时候,老师认为他的工作就是灌输事实每天、每月、每年教多少。这个目标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让儿童确信,当他面对一个困难的问题时,他可以记起某些方式方法来开始工作。老师必须劝说儿童相信自己具备智能,他就能够成功。她必须教给孩子期待成功,必须向孩子示范怎样最大限度提高成功的几率。对孩子讲述他并不知道的事实只能吓着他,并且诱导他相信他已经强烈感觉到的事情他知道的太少了。

第五,给孩子建立一个既充满良效刺激、又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不要强迫孩子完成学习任务,不要跟他人攀比,给孩子不必要的压力。逼孩子学习,从来都是愚蠢的举措。紧张、焦虑的荷尔蒙,会阻断、干扰孩子学习的能力,使得原本容易的知识和技巧,也变得难上加难了。任何理智的行动都会受感情、情绪的影响,学习如果不是一件令儿童感到愉悦的动力,焦虑心情干扰儿童的注意力,是导致记忆困难的主要起因。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我们和孩子的亲密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以及随之建立的自信心和安全感,才是最关键的学习动力。我们必须花费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陪伴孩子,和孩子亲密地交流,不断地向孩子用语言和行动表达我们无条件的爱。只有当孩子确信自己有能力胜任生活摆在他面前的任务、有能力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并且不在乎失败和错误(因为父母不会因为他的失败而在感情上抛弃他)时,孩子才能获得足够的学习动力。对儿童智力最重要的刺激,不在于他给孩子买了多少玩具和学习工具,而在于父母和孩子之间交流的质量。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