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瘰疬性皮肤结核病

发布日期:2014-10-23 04:22:47 浏览次数:1600

结核杆菌初次侵入机体后,被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吞噬。但由于巨噬细胞未被激活,溶菌力弱,使细胞内的病菌不能被消灭并继续繁殖,而引起细胞浸润, 形成慢性肉芽肿。同时细菌抗原分别刺激B细胞及T淋巴细胞,使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力,产生了抗体及致敏淋巴细胞。因细菌多潜藏于细胞内,故体液免疫作用不强。当致敏的T淋巴细胞再次与结核杆菌或含有结核杆菌的吞噬细胞接触时,便释放出一系列免疫效应因子,吸引并激活巨噬细胞,增强其吞噬和溶菌作用,使它们本身转化为巨噬细胞和上皮样细胞,在组织形态上形成结节

所以在组织病理上,早期为非特异性炎症反应,主要为中性粒细胞有淋巴细胞浸润,并可找到结核杆菌。损害较成熟时,可见结核性肉芽肿改变,由多核巨细胞和上皮样细胞组成,中央是干酪样坏死,外围有淋巴细胞浸润,有时绕以坚实的结缔组织。病灶处胶原和弹性纤维皆毁坏,较少见到血管和淋巴管,但在边缘处可见有许多新生的血管和淋巴管。表皮初起时无变化,以后出现继发性萎缩。

1.皮下无痛性结节 初起为黄豆大小的皮下结节,边界清楚、质硬、无痛,可自由活动,结节患面皮肤正常。

2.结节粘连,干酪样坏死 数月后结节增多、增大,与皮肤粘连,呈深红色,并逐渐软化产生干酪样坏死。

3.溃疡管形成 结节穿破、溃烂后,干酪样物质和稀薄脓液排出,形成溃疡。

溃疡底大、口小,为狭长形或椭圆形,基底部不平,呈苍白色,有松弛的、柔软或微带坚实的肉芽组织。其上之痂常薄而具韧性,呈红色或褐色。其边缘为潜行性,常不变色,有时因瘘管内脓袋膨胀而变成红色或紫色。

4.不规则的带状瘢痕 损害不断发生,有的已愈,有的刚发,常排列成带状分布的多形损害。瘢痕亦呈带状、不规则形、束状形或桥形,高低不平(图1)。

1.梅毒瘤 好发于前额、头皮及小腿部,发展迅速,很快破溃,常仅一个,规则而整齐,如系溃疡则有凿缘,边缘坚实。与淋巴无关。梅毒血清试验阳性,常为成人,有冶游史和性病史者。

2.放线菌病 主要位于下颌角部位,甚至可波及下颌骨,有多数瘘管而无束状瘢痕,其分泌物的脓液中有硫磺色颗粒,镜检可找到放线菌。

3.孢子丝菌病 发展较快,损害较浅,常沿淋巴管分布,可以活组织检查、霉菌培养及治疗试验来鉴别。

4.慢性溃疡性脓皮病 起病急,常位于头皮、腋窝、腹股沟及小腿等处。局部淋巴结炎极少见,若有淋巴结炎时则炎性较明显,较痛。溃疡有较多之脓液分泌,溃疡周围可见散在小脓疱

2.全身药物治疗 本病主要使用抗结核药物治疗,效果一般较好。

(1)异烟肼:可单独应用。不良反应少见,国内报道仅为2.4%,主要为眩晕周围神经炎失眠、不安,少数有皮疹、发热。有肝、肾功能障碍者应慎用或忌用。

(2)异烟肼:对皮肤结核效果好,一般2~6个月皮损消失,少数病人需6个月以上。为巩固疗效,预防复发,在皮损消退后宜继续治疗2个月。但不良反应大。

(3)链霉素:对皮肤结核治疗有效,有抑制结核杆菌繁殖及毒素产生的作用,高浓度时(0.4?g/ml)有杀菌作用。但不能渗透到细胞内,因此对细胞内菌体作用很小。不良反应有眩晕、听力减退、口周麻木、过敏性皮疹等。

(4)对氨基水杨酸:为辅助用药,常与其他抗结核药物合用,对瘰疬性皮肤结核有良效。不良反应较异烟肼、链霉素多,主要为胃肠道反应,以及过敏性哮喘、皮疹、发热等。

(5)利福平:一线抗痨药。本药可进入细胞内,作用于吞噬细胞内的结核杆菌,对生长繁殖中和代谢低落的结核杆菌均有作用。少数病倒可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胃肠道症状,偶可出现一过性血清转氨酶增高血小板减少,故肝胆疾病者忌用。

(7)乙胺丁醇:对生长繁殖的结核杆菌起抑制作用,对耐异烟肼、链霉素或对氨基水杨酸的菌株均有抑菌作用。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为球后视神经炎,表现为视力减退、中心盲点或绿色视觉丧失,多发生在治疗2个月后,停药后可逐渐恢复。

(8)吡嗪酰胺:能杀灭细胞内代谢的结核杆菌。不良反应较多,主要为肝脏损害,偶可引起寒战、发热、血液尿酸增加和关节疼痛

(9)乙硫异烟胺:对耐异烟肼、链霉素和对氨基水杨酸的人型结核杆菌有抑菌作用。半数病例发生胃肠道反应,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口带金属味等;有时发生精神抑郁痤疮、皮肤色素沉着、周围神经炎、惊厥等;可引起血清转氨酶增高。

(10)环丝氨酸:其抑菌作用仅为异烟肼的四分之一,对耐异烟肼和链霉素的菌株有抑制作用。不良反应有头晕嗜睡、精神抑郁、惊厥等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

(11)中药治疗:消瘰疬片2次/d,9g/次;夏枯草膏,2次/d,15g/次。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