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性木僵的症状起因
发布时间:2007-05-09来源:飞华健康网医生组77人关注
癔症性神经症刘力(中国医科大学心理卫生医院,沈阳110001)癔症性神经症简称癔症,或称歇斯底里,目前国际上称之为分离转换障碍。癔症是由于明显的心理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或强烈的情绪体验、暗示或自我暗示等引起的一组病症。有些患者癔症的发生、症状和病程与患者患病前的性格特征有关。临床主要表现为感觉障碍、运动障碍或意识改变等,而缺乏相应的器质性基础病变。其症状表现可具有做作、夸大或富有情感色彩等特点,有时可由暗示诱发,也可由暗示而消失,有反复发作的倾向。1临床表现癔症症状复杂多变,主要分为转换型障碍、分离型障碍、躯体化障碍和其他形式障碍。分离型障碍以精神方面症状为主要表现,是指不同精神活动之间的分离。转换型障碍以躯体方面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是指某些被压抑的精神能量可以被转换为躯体障碍,而且躯体症状一旦出现,其精神症状就消失或减轻。躯体症状的出现是以疾病获益为目的的。1 1分离型障碍1 1 1意识障碍常为意识活动的狭窄、意识朦胧状态或昏睡。后者表现为呼之不应、推之不动、四肢发硬、僵卧于床。可见双目紧闭、眼睑颤动,即所谓癔症性木僵。动其肢体时有抗力;强行张开其眼,可见眼球迅速偏向一侧,有回避医生检查的目的。意识处于朦胧状态,患者情感丰富、表情生动、情感夸张,富于表演色彩,说话的内容多与精神创伤有关。分离型障碍的其他表现形式多与意识改变状态相联系。1 1 2情感爆发常在精神刺激后急性起病,表现为情感的尽情发泄,如嚎啕痛哭;或时而大笑;或笑而不止;或大吵大闹、撕衣服;或捶胸顿足、以头撞墙;或在地上打滚。其发作时间的长短可受周围环境的影响。1 1 3遗忘常表现为发作后的局限性或阶段性遗忘。遗忘的内容可以是发作前的某一段时间内的生活事件,也可以是整个生活经历。持续的时间可长可短。遗忘通常用于满足心理防御机制的需要,其特点是遗忘过于广泛和持久,难以用一般的遗忘规律或有意的伪装来解释。遗忘内容多为不愉快的体验。1 1 4神游症不仅记忆丧失,且从原地出走,到处漫游。当发现时,则否认其经历,甚至否认其身份。1 1 5癔症性痴呆又称假性痴呆。给人的印象好象是广泛性的智力损害,即使最简单的加减运算也计算错误,但是,错误的回答又与正确的答案相近,如3+2,患者可能回答是6,而不是100。有时其举止言行像儿童,因此也叫童样痴呆。这种痴呆不应与抑郁性痴呆相混淆。1 1 6身份识别障碍也叫双重人格。患者有时以不同的身份出现,当以一种身份出现时,另一种身份则被遗忘。每一种“人格”和“身份”都有其独特的个性、行为和态度,且新身份的人往往与本来身份形成鲜明的对照。有时病人可以出现两种以上的人格,也称多重人格。1 1 7其他分离型癔症如中国农村的“鬼神附体”,患者可以以死人的身份说话,也可以称之为身份识别障碍。1 1 8癔症性精神病有明显的精神创伤,常急性起病,有意识障碍,常表现为意识朦胧、意识模糊和意识范围狭窄等等。可有片刻的幻觉妄想,但常与精神创伤有关。病情呈发作性,有间歇期,而且间歇期如常人,病情完全缓解。1 1 9分离性木僵表现为随意运动和言语的减少和缺失,同时,对声、光、电的反应也明显减少和缺失。但保留有正常的肌张力、静态姿势和呼吸。1 2转换型障碍转换反应是受压抑的心理冲突的作用向躯体症状的转变,转换反应的症状是突出的象征性表达,其目的是疾病获益。1 2 1感觉障碍包括感觉过敏、感觉缺失和感觉异常。常见的有以正中线为界的偏侧肢体麻木,其症状与神经解剖基础不符。1 2 2癔症性失明在精神因素的刺激下,可突然感觉双目失明,但对光反应敏感,无器质性眼病的证据。有的患者视野呈同心型缩小,称管状视野。1 2 3癔症性耳聋在强烈的精神因素作用下,突然失去听力,但缺乏器质性疾病的依据。如突然来自背后的声音可以引起瞬目反应、睡眠中可被叫醒。1 2 4癔症性抽搐常在心理因素作用下诱发,表现为突然倒下、全身僵直,四肢可呈不规律的抽搐和抖动,呼吸急促,呼之不应,可伴有表情痛苦。如强行睁开眼睛,可见病人眼球向上或左右移动。每次发作可持续10~20分钟,或者长达1~2小时。1 2 5癔症性瘫痪以单肢瘫、偏瘫和截瘫多见。常有明显的心理和躯体诱因,如外伤、手术等。瘫痪的程度可轻可重,呈迟缓性,轻者可活动但无力、重者不能活动。有的患者卧床时并无明显的瘫痪,但不能站立和行走。客观检查不符合神经损害的体征,无病理性反射。1 2 6癔症性失音并不伴有唇、舌、腭等发音器官的障碍。患者不言不语,常常用手势和书写来表达思想,但可正常咳嗽,声带检查正常。1 2 7癔症性震颤表现为粗大的、不规则的全身性抖动。注意力集中时或被别人注意时症状明显加重,反之则减轻。1 2 8流行性癔症分离型癔症和转换型癔症都可以发生在同一组人群中,呈集体发作,多发生于女性。发病前多有某地发生某种严重疾病的谣传,由某位易受暗示的人首先发病,然后人群中注意健康的人陆续发病。症状可以多种多样,但无器质性的神经损害。2诊断对癔症诊断应十分慎重,因其可模拟许多疾病的症状,必须在充分了解癔症的病因、症状特点、病情经过的基础上,经过详尽的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及必要的特殊检查后,进行全面的分析,最后才能做出诊断。诊断要点如下:①有心理社会因素作为诱因。②表现有下述情况之一:a.分离型障碍;b.转换型运动和感觉障碍;c.其他癔症形式。③症状妨碍社会功能。④有充分根据排除器质性病变和中毒所致的类似障碍。
2 1分离型癔症①以意识、情绪、记忆、智能或身份识别等精神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并至少符合下述诊断标准中之一:a.发作有利于病人摆脱困境,发泄情绪获取别人同情,得到支持或补偿等。b.有自我诱发机制。c.症状和病程受环境或暗示的影响。②妨碍社会功能。③起病急,过去有类似发作或病程在3个月以上。如果首次发作即诊断为癔症,症状表现则应该十分典型,依据应十分充分。④不符合任何其他一种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2 2转换型癔症①符合癔症的诊断标准。②以各种感觉、发音、运动等躯体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以上功能障碍具有暗示性和做作、夸张色彩,并至少符合③所列的诊断标准之一。③符合下列项目中的至少两项:a.对症状漠不关心,但感情生动丰富;b.缺乏康复的愿望和行动;c.症状在催眠状态(包括药物引起的半睡状态)下完全消失;d.暗示治疗可使症状完全消失;e.症状有明显的夸大成分;f.症状随处境或周围人的态度有明显变化;g.以往有癔症发作史。④症状明显妨碍社会功能。⑤有充分根据排除器质性原因所致的类似障碍。3治疗3 1心理疗法是治疗癔症的首要方法。3 1 1支持性心理治疗因为这类患者常深信自己患有严重疾病,家属如因紧张而有言行不当,常使病人的病情恶化。因此要非常关心、同情病人,了解病史、体格检查要详尽仔细。通过检查,可排除器质性疾病,又可取得患者和家属信赖,这样有利于精神疗法的成功,是促进疾病治疗的决定性因素。要让患者知道,其所患疾病的本质是功能性而非器质性,是可以治愈的。3 1 2精神分析疗法是癔症对因治疗的根本方法。主要是通过精神分析的具体方法,引导患者把压抑到无意识层的内心冲突提到意识层,使患者意识到现实中的矛盾、冲突、挫折是客观存在的,只有通过努力、直接面对,才有可能解决矛盾和挫折,任何压抑的态度不但不能使问题得到解决,反而使问题复杂化。具体的方法有疏泄、释梦和阐释等等。3 2对症治疗包括暗示疗法、药物、理疗等。3 1 1暗示疗法是消除癔症症状的有效疗法,特别是癔症性感觉障碍,如失听、失明;癔症性运动障碍,如瘫痪、失语等。可分为普通催眠暗示和药物催眠暗示两种。在催眠状态下,医生结合患者的症状,用语言引导患者对所患症状有针对性地进行暗示。如瘫痪患者,可将其患肢慢慢抬起,若能动,则可增强患者信赖感,同时患者情绪也会松弛下来,然后让其逐渐锻炼患肢,有时甚至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3 2 2药物治疗对癔症的精神发作、激情或兴奋状态、抽搐发作等最好做紧急处理,如注射氯丙嗪25~50mg或安定10~20mg,待安静后,可口服弱安定剂或进行心理治疗。3 2 3其他如中医、中药、针灸或电针等治疗,在患者易接受暗示的基础上,尤其对癔症性瘫痪患者,可获得较好疗效。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