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部坏疽溃疡形成病例治疗分析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的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足部坏疽溃疡形成,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截肢致残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易发生足部坏疽溃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患糖尿病以后,血糖、血脂代谢异常,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或在原有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加重动脉硬化程度,造成动脉血管管腔狭窄或堵塞。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聚集能力增强等,造成动脉血运不良,周围组织缺血、缺氧,出现坏疽、溃疡,久不愈合。
2、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足部温痛觉、触觉减弱、迟钝或消失,外伤或烫伤后不宜早期发现。足部皮肤及皮下组织萎缩。足部受力点压迫摩擦破溃、坏疽经久不愈。
3、糖尿病引起的周围血管病变,肢端血流量减少,组织内氧浓度下降,厌氧菌易于生长,组织间隙糜烂、破溃未及时发现,导致糖尿病足发生。
糖尿病早期治疗是预防糖尿病足的关键,一旦发生足部坏疽、溃疡应明确诊断、积极治疗。
李某,82岁,2009年1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足发凉,平步行走200米左右就感觉右小腿憋胀、疼痛,休息后上述症状能缓解消失,2010年5月患者右足出现静息痛,就诊于当地医院经检查诊断为“动脉硬化闭塞症”并给予相关治疗,上述症状缓解。但1个月后,患者右足第5趾、右第5跖趾关节处、右足根外侧共出现了4处组织破溃,经外用药物治疗后,右足根部两处溃疡面愈合,但右足第5趾及跖趾关节的2处溃疡面积逐渐加大,右足第5趾逐渐发黑。2010年9月1日,患者右足疼痛加重难以忍受,2天后,就诊于石家庄长城医院血管科接受治疗。
入院查体发现,患者右足第5足趾发黑,组织溃烂,跖趾关节外侧可见一约2×2×1cm大小溃疡面,有脓液渗出,伴恶臭;右下肢自膝关节以下皮肤温度较左侧偏低,右足底及足背部红肿,伴明显挤压痛。右侧胫后动脉、足背动脉搏动消失;下肢动脉血管彩超检查显示:双侧下肢动脉多发斑块形成,右侧胫后、腘动脉上段未见血流信号,右侧胫前动脉带状血流信号。查空腹血糖为8.1mmol/L。
根据患者病史、症状、体征,以及各项相关辅助检查,明确临床诊断为“Ⅱ型糖尿病、糖尿病足Ⅲ期2级”。临床以中西医并重、内外兼治为治疗原则,给予溶栓、抗凝、抗炎、改善微循环、降糖,特色中药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系列综合治疗。患者住院10天,右足疼痛、红肿较入院时明显减轻,右小腿皮温明显升高;右足仍有挤压痛,但较前减轻。右足第5足趾及跖趾关节外侧溃疡面经清创治疗后,有明显好转,患者要求出院。出院后认真控制血糖,继续服药抗炎、改善微循环、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系列综合巩固治疗,3个月后返院复诊血糖控制稳定,行右足第5足趾成功截趾术后,至今糖尿病病情稳定,未再出现足部溃疡。
上一篇文章: 规范治疗有效保全糖尿病足坏死肢体下一篇文章: 糖尿病患者穿鞋不合适引发糖尿病足截趾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