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痛的治疗方法
癌症晚期的几个急救方剂(上):安宫牛黄丸橘井添香
医学的终极使命在于尽力延长患者的生命。虽然有些人并不赞同对终末期癌症病人进行抢救,但这主要是针对西医的抢救措施而言的,因为这些措施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太多,效果却有限。如果采用基本没有痛苦的中医药抢救手段,相信没有几个人还会反对。
下面介绍几个常用的中医急救方剂,供病友和家属们参考。
一、安宫牛黄丸
主要用于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等症状。无法口服者可鼻饲。不过鼻饲可能不是那么容
易,因为潮湿的蜜丸很难粉碎,尤其是金箔为衣的那种。常规用量:每次1丸,每日2-3次。目前同仁堂的安宫牛黄丸主要有每丸大约160元(无金箔)和380元(金箔为衣)两种。
一代名医孙秉严先生的高烧汤和低烧汤也可供发热的癌症患者选用:
1、癌症患者高烧不退,可用高烧汤:
生石膏30-60(克) 生山药15 麦冬30 花粉30
生地20 元参15 沙参15 薄荷10
佩兰15 冬瓜仁15 大青叶20-30 板蓝根20-30
一般每日1付,水煎2次混合,分4次服完。若高烧仍不退,上方加羚羊角粉0.5克,水牛角粉10克,或加紫雪散1付。
2、癌症患者低烧不退(常在下午),多见于寒瘀证,可服低烧汤:
陈皮10(克) 良姜10 荜拨10 桂枝15
干姜15 炮附子15 肉桂15 熟地30
山药15 白术10 党参15 生黄芪30
肉苁蓉30 黄芝麻20 大青叶20 板蓝根20
每日1付,水煎2次,早晚服。
经方小柴胡汤治疗癌性发热也有不错的效果,尤其适用于往来寒热和/或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口苦咽干、舌苔薄白,或者用其他退热药(如西药)无效时。服煎剂不方便的话可用中成药小柴胡颗粒代替。据李伟林报告,用小柴胡汤治疗癌热,有效率为90%左右,略高于消炎痛,但服用小柴胡汤的病人无一例出现明显副作用,而服用消炎痛则有很多副作用,有的甚至很严重(见《辽宁中医杂志》1990年第12期)。顺便再补充一点:女性月经期感冒也适用小柴胡汤,不宜用其他感冒药。
癌症晚期的几个急救方剂(中):四逆汤橘井添香
二、四逆汤
晚期癌症患者随着病情的加重,大多会出现阳气败亡的证候,表现为冷汗淋漓、身凉
恶寒、四肢厥冷、神疲蜷卧、脉微欲绝等。从西医的角度看,往往是心、肺、肾等器官功能的衰竭,尤其是心衰。由于肾中真阳衰微,阴寒内盛,有时患者的脸色会变得像是白里透红或艳若桃花,这是虚阳浮越的危重证候,不及时施救的话很快会危及生命。对此,传统中医用四逆汤、参附汤等方剂回阳救逆,疗效还算可以,不少病人可暂时摆脱危险。假如在刚出现阳气虚衰的苗头时即施以对证的中药,则可大大推迟亡阳的发生,从而延长生命。遗憾的是,如今的医生(包括中医)普遍缺乏这种意识。到亡阳阶段后,想到用中药救急的医生更是凤毛麟角,患者一般接受的都是西医的治疗。西医有一套成熟的维持和抢救生命的措施,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对阳虚和亡阳基本无能为力。这就导致了它在晚期癌症的救治方面存在先天不足,不少措施只是治标不治本,拆东墙补西墙,甚至饮鸩止渴,使患者的生存期和生存质量令人失望。这方面的教训比比皆是,可惜人们大多茫然不知。
中医回阳救逆最常用的方子是四逆汤。四逆汤源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由以下3味药组成:
炙甘草二两,干姜一两半,生附子一枚(去皮,破八片)。
按照当时的度量衡,1两等于现在的15.6克,生附子中等大小的1枚约重15克,大的1枚重20-30克。
煎服法:将这3味药以水3升(= 600毫升),煮取1升2合(= 240毫升),去渣,分两次温服。
出身台湾、在美国执业的著名中医倪海厦是这样使用四逆汤的:
生附子(棉布包煎)3钱(台湾1钱 = 3.75克),干姜2钱或1.5钱,炙甘草2钱。
这3味药加水6碗,煮成2碗药汁时关火。
无论在张仲景还是倪海厦这里,中药煎剂都只煎一遍,而不是如今流行的两遍。这就是经方的中药煎法。
生附子虽有较大毒性,但按上述方法配伍(甘草能解附子的毒)、煎服,其毒性消失殆尽,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如果你仍不放心,可将生附多加水先煎一个半小时,再倒入另外两味药同煎。煎煮过程中若发现水不够了,应加开水,不宜加冷水。
由于医药管理者的弱智,像生附子、生半夏、红大戟这样有较大毒性的急救常用药受到严格管制,医院和药店往往没有配备,即便有货,医生也常常怕出事而不愿开。为此,李可老先生在其急救名方破格救心汤中用大剂量炮附子代替生附子。该方的药物组成如下:
炮附子30-200(克),干姜60,炙甘草60,高丽参10-30(另煎浓汁对入),山萸肉60-120,生龙牡粉、活磁石粉各30,麝香0.5(分次冲服)。
对伴有大出血的病人,李老先生的做法是用本方平剂(最小剂量),龙牡煅用,山萸肉加至120克,干姜改为姜炭,加三仙炭、血余炭、生黄芪、当归身、阿胶等,或本方平剂与引火汤合用。
破格救心汤以四逆汤为基础,配以张锡纯的来复汤益气固脱,几十年来,李老先生已经用它挽救了数以千计的心衰患者,其中包括百余例已被医院宣布病危者。该方回阳救逆的疗效毋容置疑,阳气衰亡的晚期癌症患者可以一试。然而,不少晚期患者胃气已败,根本无法耐受如此大剂量的姜、草、附,有的人只喝一两口便呕吐。假如按四逆汤原方的要求使用生附,便不需要一二百克的炮附,患者会容易耐受得多。另外,生附和炮附的功效存在区别,生附主要强心阳,炮附主要固肾阳(倪海厦语)。因此,建议将破格救心汤中的炮附子、干姜、炙甘草改为张仲景原方或倪海厦使用的四逆汤,其余药物基本不变。
除四逆汤外,通脉四逆汤、参附汤等方也被用于回阳救逆。通脉四逆汤的药味与四逆汤完全相同,只是加大了生附子和干姜的用量。参附汤由人参和炮附子组成。有的医生甚至只用独参汤。后两方的人参当然质量要好,否则难以救绝。
由于生附子的毒性较大,一般医生怕出事不愿开,即便开了也很可能买不到,因此,回阳救逆往往成为患者家属的任务。这个时候家属不宜一味求稳,怕这怕那。你觉得完全交给西医最稳妥吧?可是他们回不了阳,救不了逆。不妨拿出死马当作活马医的勇气,作最后的一搏。好在病情越重治疗越简单,没有中医基础并不是障碍。假如一个亡阳证患者伴有剧烈疼痛、胸腹水、咳嗽等症状,作为家属兼急救人员的你完全不必面面俱到地考虑;你可以继续让西医去处理这些症状,自己先找个回阳救逆的方子给病人治本,等阳气开始恢复后,再考虑别的。若能在当地找个可以提供指导的中医,当然更为理想。这应该不是难事。只要拿出托人找手术医生时的那股劲头和那个红包的几分之一,达到目的便绰绰有余。至于生附子等正规渠道难以搞到的有毒药物,可以上淘宝去买,最好提前备好。按照淘宝的规定,毒性较大的中药材不得买卖,实际的情形则只是不能公开买卖而已。你可以私下到那些卖中药材的店铺去打听一下。我问的那家生附子的价格是每500克60元。
癌症晚期的几个急救方剂(下)橘井添香
三.李可止吐汤
晚期癌症病人由于胃气败亡,导致呕吐频频,饮食不进,是中医最感棘手的难题之一。很多患者不得不彻底放弃中医,把一切交托给西医。这个时候西医显示出了优势,它通过注射、鼻饲等手段输送药物和营养物质,使患者的生命得以延长。不过,由于失去了中医的治本优势,加上西医本身的弱点和治疗副作用(某些部位被注射得千疮百孔恐怕算是最小的副作用了),患者的生存期和生存质量大受影响。
其实,只要还不是阴阳离决的最后时刻,癌症患者的剧烈呕吐用中医药还是很有可能解决的。这主要取决于中医师的水平。在现实中,很多患者只是中轻度的呕吐,中医却无能为力,动辄使用西药止吐,可见中医已经衰落到什么地步!西药止吐虽有一定效果,但伴随着某些副作用,至少是治标不治本。而中药如果止吐有效,往往同时还能治本,改善患者的整体状况。这是中西药止吐的最大区别。
孙秉严先生曾在书中介绍过他的镇逆止吐汤, 用于晚期癌症患者脾胃阳气衰败,津液枯竭,致呕吐不止,饮食不进的情况。其药物组成如下:
熟地 30(克) 山萸肉 20 茯苓 12 丹皮10
山药 15 陈皮 10 半夏 10 附子15
肉桂 10 干姜 10 竹茹 15 代赭石 20
黄连 2 吴茱萸 10 生姜 5片 大枣 5粒
每日1付,水煎2次,早晚服。
孙秉严先生还介绍了几种物理止吐法:
1、冷敷法:把拧去水的冷毛巾围在颈部服药。
2、脉窝加压法:脉窝即两手寸关尺之后。两手用力捏患者两手脉窝,再服药。
3、指压法:压上腹部上、中、下脘三穴。左手先压上脘穴15-20分钟,右手再压中脘穴15-20分钟,再移开左手压住下脘穴15-20分钟,最后左右手一齐放开,在上腹正中线旁开二指半与三脘穴相对应的地方双手提起腹肌,以两手紧抓提起5-10分钟,先右侧后左侧。做完一遍后再从头做2-3遍,一般能使呕吐停止。此种手法能加强胃肠蠕动,帮助消化,适合于长期卧床的病人。患者可自己做也可让家属帮着做。
当代另一位以用猛药著称的著名中医李可老先生也介绍过他的止吐经验,见《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专辑》一书第14-15页和第42-45页。我姑且将其治疗剧烈呕吐的方子命名为李可止吐汤。该方药物组成如下:
代赭石粉30-45克 生半夏(洗)30克 高丽参(另炖对入)15-30克
茯苓30克 吴茱萸(洗)15克 炙甘草10-15克
鲜生姜30克 姜汁10-30毫升 大枣(切开)12粒
加水600-800毫升,浸泡半小时再煎,煎一遍即可,取浓汁300-400毫升,不分昼夜,小量多次呷服。等呕吐止住后,再进行下一步的治疗。
此方由小半夏加茯苓汤和吴茱萸汤组合而成,另加了一味代赭石。方中的一大亮点是重用生半夏。根据李可、朱良春、倪海厦等中医界有识之士的看法,目前市面上看到的基本都是制半夏,半夏炮制后虽然消除了毒性,但药力也所剩无几,因此病情稍微重一点就无效。李可们认为,要真正发挥半夏的威力,必须用生半夏,不能用制半夏;只要使用得当,生半夏是绝对安全的。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有一个治疗妊娠呕吐的方子叫干姜人参半夏丸,里面就用到了生半夏。连孕妇都能吃的东西,后世的庸医们却畏如蛇蝎,真是可笑可怜!生半夏固然有毒,但与生姜和生姜汁之类同用,毒性就被克服(李可老先生认为生半夏与等量生姜同煎,即不必担心中毒),所以尽可放心使用,30克的超大剂量也安全无虞。
方中生半夏和吴茱萸要求洗后再入药,指先用开水洗几遍(一般为7遍),以减轻其燥烈。比较麻烦的可能是生姜汁。我曾试过用榨汁机榨生姜汁,结果一斤多生姜进去,却几乎不见有汁出来,不知李老先生的病人是如何榨取10-30毫升姜汁的,疑惑ing。高丽参要求用文火另炖成浓汁(例如50-80毫升),再混入煎好的药汁中。
根据我的判断,李可先生此方的止吐效果好于孙秉严先生的镇逆止吐汤,故优先推荐。一般情况下当天即可获得显效。需要注意的是,此方偏于辛温燥烈,出血或有出血倾向的病人即便只服一剂,也建议采取预防措施,可以同时服用云南白药等止血药,有条件的话还可用童子尿或健康人的尿300-400毫升加等量的水煎药。自古以来,童子尿就被认为有很好的止血作用。伴口渴的患者可以加麦冬。
前些天,我曾将上述二方推荐给圈内一位病友使用。该病友ca全身广泛转移,胸腹水严重,呕吐频频,饮食基本不进,一直靠输营养物质维持生命,心跳缓慢无力。某一天她因心脏难受送医院抢救,被西医折腾两天后浮肿加重,全身肿得连点滴都打不进,各种症状加重,宣布病危。使用镇逆止吐汤和李可止吐汤后很快起效(效果主要靠后一个方子),虽然中间略有波折,但呕吐减少,心衰明显改善,体力、精神大大好转。可见,尽管李可老先生称他的止吐汤只是急则治标,实际上也是标本兼治。中医的优势由此可见一斑。
癌痛灵口服液橘井添香
处方来源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12(12):746 剂型 口服液 药物组成 熟地15g,山萸肉15g,云苓15g,骨碎补20g,补骨脂15g,白花蛇10g,地鳖虫I5g,蜈蚣2条,元胡12g,蟾酥6g,肉苁蓉15g,乳香10g,没药10g,熟附子4.5g,黄芪20g。 加减 功效 主治 癌症疼痛。 制备方法 诸药加凉水1000ml浸泡30分钟后,文火煎熬成300ml,滤出再加水700ml,熬成200ml滤出,2次药液混合分装2瓶,每瓶250ml备用,每次服1瓶,必要时6小时后再取1瓶。 用法用量 用药禁忌 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 治疗癌症疼痛71例中,男57例,女14例;年龄21-79岁。疼痛划分参考WHO标准,0度不痛;1度(轻病)为间歇痛,可不用药;2度(中度痛)为持续痛,影响休息,需用止痛药;3度(重度痛)为持续剧痛,不用药不能缓解;4度(严重痛)为持续剧痛伴血压脉搏等植物神经系统的变化。按首次服药后达到缓解程度,缓解时间以最长缓解时间为准。结果:缓解29例(40.8%),缓解33例(46.5%);无缓解9例(12.6%);总有效率为87.3%。缓解疼痛的起效和维持时间,71例中有34例在用药后19分钟痛开始减轻,28例用药后32分钟痛开始缓解,缓解时间最长4.2小时,最短时间为1.4小时,平均缓解疼痛时间1.8小时。30例与杜冷丁自身前后对比结果:口服杜冷丁完全缓解3例,缓解16例,无缓解11例;缓解时间2.42.9小时(XS,下同)。口服癌痛灵完全缓解3例,缓解16例,无缓解11例;缓解时间4.4士2.5小时。两者有效率及缓解时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
【处方来源】《抗癌中草药制剂》【组成】(1)蜈蚣3条,炮甲3克,土鳖3克,地龙3克,田三七3克。(2)山苦瓜10克,甘油20克,75%乙醇25克。【功效】攻毒散结,破血逐瘀。【适应症】鼻咽癌初中期,证属血瘀,正盛邪实者,症见舌紫暗,脉沉涩。【方解】方中蜈蚣、炮甲、土鳖、地龙均为虫类药,性善走窜,攻毒散结,破血逐瘀,可透达经络直达病所,使瘀消结散,药理研究四药均有抗癌作用,可抑制癌细胞的生长;田三七化瘀止血,消肿止痛;山苦瓜清热解毒。诸药内服外用,共奏消瘀散结之功。【用法用量】方(1)各药先行焙干,再共研细末,制成散剂,每日1剂,服时用米酒调制成混悬液。方(2)先将山苦瓜切碎,浸泡于乙醇中,添加蒸馏水25毫升,3天后再补充蒸馏水50毫升,搅匀后用纱布滤除药渣,加入甘油成滴鼻剂,每日滴鼻3~6次。 加减
头痛鼻塞加白芷、辛夷;胸闷不舒加郁金、枳壳、川芎;放疗时加用丹参、鸡血藤。化癌散
【组成】天然牛黄8克,田三七粉200克,藏红花80克,冬虫夏草12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分成50包。每日1包,温开水送服,连服100包。
【功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扶正祛邪。
【主治】肝癌。
【疗效】临床证明有较好的疗效。如治一例,随访至今已6年有余,患者仍如常人一样工作生活,且无任何不适。
蜈蚣地龙散【处方来源】《抗癌中草药制剂》【组成】(1)蜈蚣3条,炮甲3克,土鳖3克,地龙3克,田三七3克。(2)山苦瓜10克,甘油20克,75%乙醇25克。【功效】攻毒散结,破血逐瘀。【适应症】鼻咽癌初中期,证属血瘀,正盛邪实者,症见舌紫暗,脉沉涩。【方解】方中蜈蚣、炮甲、土鳖、地龙均为虫类药,性善走窜,攻毒散结,破血逐瘀,可透达经络直达病所,使瘀消结散,药理研究四药均有抗癌作用,可抑制癌细胞的生长;田三七化瘀止血,消肿止痛;山苦瓜清热解毒。诸药内服外用,共奏消瘀散结之功。【用法用量】方(1)各药先行焙干,再共研细末,制成散剂,每日1剂,服时用米酒调制成混悬液。方(2)先将山苦瓜切碎,浸泡于乙醇中,添加蒸馏水25毫升,3天后再补充蒸馏水50毫升,搅匀后用纱布滤除药渣,加入甘油成滴鼻剂,每日滴鼻3~6次。 加减
头痛鼻塞加白芷、辛夷;胸闷不舒加郁金、枳壳、川芎;放疗时加用丹参、鸡血藤。蜈蚣地龙散 【处方来源】《抗癌中草药制剂》 【组成】(1)蜈蚣3条,炮甲3克,土鳖3克,地龙3克,田三七3克。(2)山苦瓜10克,甘油20克,75%乙醇25克。 【功效】攻毒散结,破血逐瘀。 【适应症】鼻咽癌初中期,证属血瘀,正盛邪实者,症见舌紫暗,脉沉涩。 【方解】方中蜈蚣、炮甲、土鳖、地龙均为虫类药,性善走窜,攻毒散结,破血逐瘀,可透达经络直达病所,使瘀消结散,药理研究四药均有抗癌作用,可抑制癌细胞的生长;田三七化瘀止血,消肿止痛;山苦瓜清热解毒。诸药内服外用,共奏消瘀散结之功。 【用法用量】方(1)各药先行焙干,再共研细末,制成散剂,每日1剂,服时用米酒调制成混悬液。方(2)先将山苦瓜切碎,浸泡于乙醇中,添加蒸馏水25毫升,3天后再补充蒸馏水50毫升,搅匀后用纱布滤除药渣,加入甘油成滴鼻剂,每日滴鼻3~6次。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