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详解甲亢大危害

发布日期:2014-10-27 11:37:48 浏览次数:1600

你知道吗?若是甲亢患者不重视对该疾病的治疗,很容加重病情,并出现一系列合并症,如甲亢性心脏病、甲亢性肢体麻痹、甲亢性高血压、等,病情严重者可导致甲亢危象,危及生命。可见,对甲亢的治疗是需要及时的。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下甲亢的具体危害表现,引起大家对该疾病的治疗的重视。

一、甲亢性眼突:主要症状:眼突的急性阶段表现为眼外肌及眼球后组织的炎症性反应。眼外肌可显著变粗,较正常增加3至8倍,球后脂肪和结缔组织、浸润、体积增大可达四倍之多。慢性阶段性的改变以增生为主。泪腺中也有类似的病理改变。自觉症状有眼内异物感、灼痛畏光流泪等,当眼球肌部分麻痹时,眼球转动受限制,并发生复视。由于眼球突出明显,可至眼睑闭合困难使角膜及结合膜受刺激而发生角膜炎角膜溃疡、结膜充血水肿等,影响视力,严重时溃疡引起全眼球眼以致失明

二、甲亢性肝损害:主要症状:除甲亢症状以外主要为肝病改变,肝脏肿大压痛、全身瘙痒黄疸、尿色深黄、大便次数增多,但食欲尚好,无厌油。

三、甲亢型周期性麻痹:本病多发生在男性青壮年身上,常与甲亢性肌病相混,甲亢肌病的血钾正常,肌电图异常,而甲亢周期性瘫痪则有:

③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迷走神经促进胰岛素释放增多后可促进钾分布进一步异常;

④免疫因素可致IATS、LATS-P、T3及T4等水平升高,甲状腺激素促进钾水平降低;

⑤甲亢的高肾上腺素能状态可促进钾水平下降而发生甲亢性周期性麻痹。本型应与巴特综合征(Bartters syndrome)、家族性周期性麻痹症、低镁血症、醛固酮增多症、重症肌无力以及药物性低钾血症鉴别。

四、甲亢型心脏病:16~73岁都可发病,发病率占甲亢患者的13.4%~21.8%,常发生于甲亢后2~3年,除有典型甲亢临床表现外,其心电图常有窦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心房扑动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期前收缩、心肌损伤与心肌肥大等。心脏扩大可呈主动脉瓣型,或左右心扩大型。甲亢治愈后心脏病可随之好转,本病常应与心肌炎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及其他心脏扩大疾病鉴别诊断。

五、甲亢危象型:发病占甲亢1%~2%,老年人较多见,常与感染、精神创伤、手术、分娩、劳累过度、突然停药、药物反应及其他并发病等因素有关,致使甲亢加重,交感神经活动功能加强而致危象。

危象前期即可发热达39℃以上,脉率达120~160次/min,躁动不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精神恍惚、大汗不止、嗜睡、发展至半昏迷与昏迷。

昏迷患者说明已有危象,十分危险。白细胞升高、肝功能异常、GPT、GOT、胆红质等均可升高,可有脱水低血压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心力衰竭肺水肿等。血清T3、T4、FT3、FT4均可升高,病死率较高,必须当地及时抢救。

六、白细胞减少症状/何甲亢性贫血:与甲亢的免疫调节功能障碍、消耗增加、营养不良、铁代谢障碍、肝功能损害有关。

七、甲亢合并低钾性周期麻痹(简称周麻):周麻的发生可能与甲代谢异常、免疫因素、精神因素有关。也很容易死于阿-斯综合征或呼吸肌麻痹者。

八、甲亢型糖尿病:(1)甲亢引起糖尿病:甲状腺激素可以拮抗胰岛素的作用。甲亢时超生理的甲状腺激素含量拮抗胰岛素的作用更强,并且可以促进肠葡萄糖的吸收及促进糖原异生,因此引起血糖增高,导致糖尿病。这种糖尿病是由于甲亢引起,故可称为继生性糖尿病。甲亢引起的糖尿病在甲亢病情控制后,不予降血糖药物治疗,血糖即可完全恢复正常。(2)甲亢和糖尿病并存:甲亢和糖尿病都和家族性遗传有一定的关系。这两种病的基因缺陷往往发生在同一对染色体上,因此可能会连锁在一起遗传给后代。在临床上,两种病同时发生在一个病人身上的病例并不少见。这种糖尿病属于原发性,不是继发于甲亢。在甲亢病情控制后,糖尿病依然存在,不予隆血糖药物治疗,血糖不能降至正常。但是,甲亢可以加重糖尿病,使血糖进一步增高,故控制甲亢对减轻糖尿病也很重要。

以上是对甲亢的具体危害表现的介绍,相信大家已经有所了解了。若是还有疑问,请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