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药物有哪些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单来说就是子宫内膜应该是在子宫腔内,如果这个子宫内膜异位到了子宫腔以外的部位就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生长在子宫肌肉层的则特别称作“子宫腺肌症”。
引起的原因现在还不是很清楚,有可能跟遗传因素有关系,有可能跟经血倒流有关系,还有可能跟免疫因素等很多因素有关。现在还不是非常清楚病因。
有多种学说,如子宫内膜种植学说、体腔上皮化生学说、淋巴及静脉播散学说、免疫学说,但仍以经血倒流、种植和体腔上皮化生学说为主导理论,并且与现在的剖腹产、人工流产、腹部手术、遗传因素以及经期激烈的体育运动或重体力劳动均有直接关系,比如人流在刮不干净的情况下,也可造成子宫内膜异位症,如果刮狠了,刮深了,就容易得子宫肌腺症,子宫肌层里面的细胞,在子宫肌层形成一个缝隙,这个缝隙可以使子宫内膜进去,就造成了子宫肌腺症,这样的人很多,约有60%的子宫肌腺症是做人工流产与刮宫有关系,就是说保护层没有了,形成一个缝隙,子宫内膜进去了,就长,因为它是活组织。
1.此病最常见的症状是痛经,病人中大约有1/3的患者有程度不等的痛经。
2.有些病人会因肠道、膀胱或神经被压迫而出现局部性盆腔疼痛,或是抱怨性交不快,尤其是子宫颈或阴道受侵害的病人,可能会有性交痛、便秘以及大便痛的症状。偶尔,轻微的病变会引起较重的疼痛,但严重的病变却可以无病症出现,许多临床医师常为这种不一致的现象所困扰,这很大程度上与发病部位有关。
3.子宫内膜异位的囊肿可造成血液渗出,造成化学性腹膜炎,而引起严重的腹痛,这种情况与宫外孕破裂和阑尾炎穿孔有类似的临床症状,故有学者指出,10%的患者会出现急性症侯,需要开腹探查性的诊断及治疗
4.此症若扩及到肠道,发生部分性肠梗阻,也会有绞痛现象;若病变蔓延到阴道或子宫颈,则可能出现阴道分泌物及性交后出血;
5.若发生在子宫骶骨韧带或直肠阴道中隔,则可触到小而坚硬的结节;若侵犯到直肠或膀胱,则月经来潮时,可能同时发生大小便排血的现象;
6.也有的病变会扩展到鼻粘膜或皮肤,每当月经期可出现鼻粘膜和皮肤局部充血发红的现象,严重者可致出血。
7.此外,大约有75%的患者会有不孕症出现。不孕的原因至今未明,可能与卵巢被膜粘连以及正常的排卵机制被干扰有关。子宫内膜异位症虽然也可能侵犯到输卵管,但很少引起阻塞。
1.本病多发生在30-40岁妇女。主诉为继发性渐进性严重痛经,应高度怀疑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常伴有不孕、月经过多及性交痛。妇科检查时子宫略胀大,子宫骶韧带或子宫颈后壁有痛性、硬性结节可考虑为子宫内膜异位症。
2.直肠、膀胱周期性出血,月经期排便疼痛,首选应考虑直肠、膀胱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必要时可做膀胱镜或直肠镜检查,有溃疡时还应取组织做病理检查。
3.腹壁疤痕有周期性硬结疼痛,病史中有子宫腹壁悬吊术、剖腹产或剖宫手术者,则诊断亦可确立。可疑病例经药物治疗有效者亦可诊断。
4.凡形成局部肿块接近体表者尽可能取组织切取或肝穿刺针取病理检查即可诊断。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应根据病人的年龄、对生育的要求、症状、病变部位与范围以及有无合并症等,综合分析,确定治疗方法。治疗包括药物、手术及放射疗法等。对有生育要求的年轻妇女,尽量采用药物治疗或保守性手术;对年龄大、无生育要求的妇女可行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
(1)药物治疗;主要是激素疗法。因为异位内膜对卵巢内分泌有反应,所以采用性激素治疗已成为本病的重要治疗方法。性激素治疗主要是抑制排卵或引起闭经,使异位内膜发生退行性变,继而坏死、吸收。经过性激素泊疗后约有85%的病人的症状可缓解,也有的病人经治疗后妊娠。但性激素类药物如常有不同程度的副反应,如食欲减退、恶心、肝功能不正常等,停药后可以消失。也有些病人长期使用后,疗效不够稳定,且停药后容易复发。因此性激素治疗应当在医生指导下应用。目前常用的性激素有雄激素、孕激素、雌激素、丹那唑等。
(2)手术治疗:经药物治疗无效,卵巢形成较大的囊肿(内膜异位)、盆腔病变严重或症状严重者,应考虑手术治疗。手术可分为保守性、根治性和半保守性3种:①保守性手术:主要是切除患侧卵巢或剥除卵巢内膜异位囊肿,分离盆腔粘连,清除盆腔病灶,保留生育机能。这种手术多用在年轻和要求生育的病人。②根治性手术:包括全子宫、双附件及盆腔病灶切除。主要用在年龄较大的近绝经期的病人后半保守性手术;就是切除子宫或子宫病灶,切除盆腔病灶,保留一侧或双侧卵巢。保守性或半保守性手术因为保留了卵巢,所以病变可能复发,甚至要再次手术。这些病人通常在保守性手术后,要用性激素治疗一段时间。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