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足跟淤血的治疗方法

发布日期:2014-11-09 18:43:07 浏览次数:1595

足跟一侧或两侧疼痛,不红不肿,行走不便,称为脚跟痛。它是由于足跟的骨质、关节、滑囊、筋膜等处病变引起的疾病。常见的为跖筋膜炎,往往发生在久立或行走者,长期、慢性轻伤引起,表现为跖筋膜纤维断裂及修复过程,在跟骨下方偏内侧的筋膜附丽处骨质增生压痛,侧位 X 射线片显示跟骨骨刺。但是有骨刺不一定有足跟痛,跖筋膜炎不一定有骨刺。

一、足后跟痛原因

足后跟运行的是膀胱经和肾经,生孩子的产妇、老人,由于肾虚明显,患脚后跟痛的人比例就高。还有现在的城市住家讲究室内清洁,进家门就换拖鞋,一年四季,不分天凉天热,脚后跟都露在外面。

到了冬天,北方的家庭还好,有集体供暖,室内温度比较高,而在南方,如不开空调和取暖器,家里温度也就十度左右,虽说冬天穿的是棉拖鞋,可大多数的拖鞋还是露着脚后跟,脚后跟挨冻,久而久之,膀胱经、肾经因常常受寒凉的侵袭,整条经络都会运行不畅,结果不光是脚后跟痛,腰酸背痛、颈子痛、腿痛、妇科病、前列腺炎的发病率也会增多。

二、足跟痛的防治

只要是出现了脚后跟酸痛,一定要注意暖肾、补肾。

1、要去掉一切寒凉的食物,多吃利于消化、吸收的补血、补肾的食物;

2、注意全身及脚部保暖,慢慢地气血补足了、肾气足了,膀胱经和胃经的经气自然充足,足跟痛自然会缓解,最后还会慢慢地消失。

3、每天用热水泡脚,每次半小时左右。若用活血化瘀类药物煮水浸泡,更有利于缩短疗程。

4、按摩足跟点(此位置正好与足跟痛点相对应),按揉1-2分钟。

5、多揉太溪穴(位于足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平对内踝尖取之):足跟痛是肾虚。顺着太溪穴把肾经的气血引过去,可以帮助冲散淤血。只要太溪穴被激活了,新鲜血液就会把淤血冲散吸收,然后再循环带走。为什么会痛?痛就是有淤血,停在那里不动了,造成局部不通,不通则痛。您把好血引过去,把淤血冲散,自然就不痛了。

6、中药敷:用当归、灵仙各 30克、川芎、乳香、没药、栀子各15克,文火烘炒直至干、脆,不炒煳,再将药研成细末备用。每次取15-20克装入布袋内缝好拍平整(布袋大小与足后跟大小相等),放于足跟疼痛处,用胶布固定,隔日换药一次,1周为1疗程。用两个疗程效果明显,有足跟痛的老年朋友不妨一试。

7、足跟痛用醋腐敷治:很多老人走路时间稍长,脚后跟就又酸又痛。这是肾气虚损、经络凝滞所致。用醋腐热敷能有效缓解疼痛:将新鲜豆腐切成2厘米厚的小块,放入冰箱冷冻备用。治疗时,先将陈醋100毫升放入锅中烧开后,放入冻豆腐煮5分钟,取出凉至约 45℃时,热敷患处10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7天为1疗程。

8、用跟痛贴敷。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