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理财焦虑症五大类型 中产为房养老子女教育焦虑

发布日期:2014-10-18 23:35:13 浏览次数:1595

“我地呢班打工仔一生一世为钱币做奴隶”,多年前许冠杰的一首《打工仔》唱出了众多打工一族的心声,那时候,只有普通人会为钱发愁。然而时光飞逝,现在的社会,人们普遍的愿望就是理财能够跑赢CPI。但是,要实现这个愿望并不轻松。物价上涨、股市下跌,连公募基金,也大多缩水。银行等各种机构花样百出的理财产品很多人看不懂之余,其暗藏的风险也不容小觑。

长期负利率背景下,不论有钱人还是蚁族们,都常常感到不积累财富就会不安,害怕当需要花钱的时候没钱会很痛苦。羊城晚报记者连日来展开系列调查发现,上至千万富翁,下至初入社会的90后们,都在思虑如何积累财富、将财产保值、担忧财富蒸发,理财焦虑全面蔓延。有心理学专家认为,当这种负面情绪状态蔓延至全社会,就已超越心理学范畴,成为难以回避的社会问题。

心理学对“焦虑”的解释是人的自我实现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产生的不适且无法指出不适原因的一种典型症状。而理财焦虑症是指对经济发展的高低波动、投资理财市场的风险收益过分担心、忧虑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焦虑症状。

无休止型理财焦虑———总是感觉财富不够,担忧财富缩水,没有安全感。仿佛积累财富就是一个跳舞机,一旦踏上,就会身不由己地拼命跳舞,停不下来。

中年危机型理财焦虑———上有老下有小,中间还有工作压力,虽然积累了一定的财富,但是由于担忧医疗、养老、子女教育等问题,不得不每天都思考如何将财产保值增值。

强迫症型理财焦虑———强迫自己“关注和体验理财”。就像现在有电视遥控强迫症、手机强迫症一样,有的人每天都要关注理财信息,生怕错失了一次赚钱良机。这类人主要受理财成功人士的故事影响,但又不得要领,往往听到理财就兴奋。

阵发性理财焦虑———有时觉得没必要理财,有时觉得理财非常重要。这类人有理财焦虑,但是由于生活压力不大,或者可以选择逃避,所以对于理财的焦虑时而严重时而轻微。

创业型理财焦虑———刚刚出来工作或者投身一项新的事业,方方面面都需要钱,这时候对于理财的焦虑其实主要来源于工作方面。挣得少开销大,总觉得钱不够用,希望找到生财的捷径。

焦虑并不是一件坏事,关键是不要过度。适度的焦虑有着可以鞭策人们积极向前的意义,而解决这种理财焦虑,要主观想办法消除让人们出现理财焦虑的焦虑源。其实,理财成功之道在于学习,应该摸准理财脉搏,进行战略性的规划,将良好的结果作为目标。

A先生夫妻俩都是设计师,在广州打拼已有10年,拥有3套房产,年收入100万元左右,但却表示“没找到合适的投资渠道,很着急”。A先生没有进行股票、房产等投资,也没有把钱放在银行里,原因是自己不熟悉上述行业,也不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怕受蒙骗。

可是面对纸币贬值的趋势,A先生认为必须要令资产保值,于是只能选择自己较为熟悉的艺术品投资等方向,他花费100多万元购买红木、20多万元到西藏购买唐卡,最近还花了近10万元购买奥运玉玺。

另外,最让人惊讶的是A先生坚持每周花1000元买彩票,多年来他最多一次中了1.5万元。也许是中彩的随机性比较大,不需过多的专业分析,A先生才选择这种简单快捷的投资方式,给自己一个期待,缓解理财焦虑的压力。

2号主角:B先生 年收入:100万—200万元 职业:某外企公司华南区总监

B先生现年50多岁,工作繁忙,所以他只为自己选择了一种投资方式:买房。屈指一算,B先生在国内和加拿大投资的房产有近十处,国内包括广州、合肥、南京、珠海等地。

但是,随着限购令出台,B先生的投资方式就被卡死了,他此时才后悔自己的理财投资过于单一。虽说如今有股票、基金等各种投资渠道可供选择,但无奈B先生是坚决不碰,“我本人就是专业人士,我认为这些投资都不靠谱。”而且,B先生工作太忙也没有时间、精力去研究其他行业的投资规律和投资技巧。

没有了最省心的投资房产的渠道,B先生焦虑极了,手里的资金无处投放。现在他一见到能谈得来的专业人士就会咨询如何投资理财。毕竟看着大量的纸币贬值是件痛苦的事。

3号主角:C先生 年收入:不详,已有3000万元家产 职业:专业炒股人

C先生如今已有3000万元家产,以炒股为主,其投资宣言是“赚够9000万”。

C先生细细分析了必须有9000万元的原因,其中3000万元为固定资产,另3000万元作为日后看病养老用的钱,剩下的3000万元用作生活消费和吃喝玩乐等享受。作为已坐拥3000万元资产的富人,C先生现在还在努力工作,日常开销也比较节俭,因为他认为自己的财富目标还远没有实现,要考虑日后种种生活问题,现时必须不断奋斗。

总结: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有钱人的理财焦虑往往分为两类:一是懂些投资理财知识的,他们担心的是投资上的判断是否正确,在高风险下能否保持高收益;二是不熟悉投资理财行业的,这部分人由于不生活在此圈子中,对理财专家和理财业务产生巨大的质疑,不敢把资产投资在股票、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等领域。如此一来,一部分有钱人会选择与自己熟悉的专业相挂钩的领域进行投资,也有一部分人希望努力成为专业投资圈子里的一员。

D女士和丈夫都是已经退休的医生,育有一子,在广州有5套房子,其中两套自住,另外三套出租,收入可观。但令记者感到意外的是,两夫妻在退休后竟然坚持“炒更”(继续工作),由于老医生给人的印象是经验丰富,所以比较容易找到工作,如今两夫妻都同时打两三份工,一周安排得满满的,连周末也不休息,比退休之前更忙。人们不是常说,年轻时打拼,退休后就好好享受晚年生活吗?D女士说:“炒更赚钱有两个原因。一是认为钱不够保障晚年生活,二是要为下一代着想。”

原来D女士唯一的儿子是开网店做生意的,老人家认为这样的工作不稳定不踏实,所以要为儿子甚至是孙子存下一笔钱。D女士的目标是手头上有1000万元的现金,她表示自己钱包里的现金从来不会超过1000元,凡是超出的就拿去投资。她认为专业理财机构的利息总比银行的利息高,所以她会选择股票、基金、银行理财产品。

F女士和丈夫都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很早就开始筹划买房,犹豫不决之际遇上楼价高涨,加上当时没能接受贷款买房的观念,导致前几年才下定决心购置了一处物业。F女士一直表示后悔:“当时就是心存侥幸楼价会涨,怎知最后还是买在了峰顶。我同事也买在同一个小区里,早我一年便宜我一半的价钱,我的是一间洋房,他的是一套别墅。”

F女士表示身边的人或多或少都有理财焦虑:“钱不是多得可以没有顾虑地生活,又不是少得要靠社会救助,这样的夹心层焦虑的事情实在太多了。”F女士认为还房贷和高物价是她面临的最大忧虑。她很苦恼没有适合的投资渠道,股票风险大不敢盲目地跟着玩,而放在银行又等于贬值。她现在还有投资少量股票,不过亏大于赚,另外还有一些基金,不过只有微利。

总结:记者在采访这些中产阶层时,感觉他们其实是受到国家各种投资政策影响较其他阶层更大的一族,他们是处于上层和下层之间的夹心层,一方面虽然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但在短期内无法攀上上层,即使会“钱生钱”,但他们的资金基数又哪里及得上有钱人?另一方面他们已经过上生活质量不错的日子,很难接受生活水平下滑的预期,所以只有选择努力工作,否则一旦松懈,就有可能掉到下层。因此很多中产阶层感到财富能保值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