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胃粘膜萎缩的治疗
中医中医诊病用药其中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药物剂量的把握,古人说中医不传之秘在于剂量,北京德胜门中医院中医诊断学胃粘膜萎缩的治疗,讲究药物剂量的把握,这是决定疗效的一个方面的因素,还有一个重要方面的因素是用够了没有,用了适当的剂量没有。若用之不当,有可能导致补而致壅或气增而热等副反应。
中医诊断学胃粘膜萎缩的治疗首先要了解相关的症状:胃纳减少或食欲差,大便不正常(溏、烂、先硬后溏、时溏时硬),食后腹胀、或下午腹胀。气虚主症:舌质淡、舌体胖或有齿印、苔白薄,脉细弱,体倦乏力,神疲懒言。次症:口淡不渴、喜热饮、水泛清涎、腹痛绵绵、或喜按喜温、或得食则减、或遇劳则发、恶心呕吐、脘闷、肠鸣、消瘦或虚胖、面色萎黄、唇淡、短气、排便无力、白带清稀、浮肿、小便清长、咳痰多清稀、失眠不寐。
1.阻止胃粘膜腺体萎缩:胃粘膜腺体萎缩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胃粘膜的慢性炎症,而在腺体萎缩出现后,胃粘膜的慢性炎症依然存在,所以抑制胃粘膜的慢性炎症就能够阻止腺体的进一步萎缩。本病腺体萎缩是正气虚弱的表现;而充血、水肿、糜烂等炎性病变在中医看来则属于湿浊、火热、凝寒、瘀血、水饮、气滞、宿食等邪实现象。根据这一认识,在抑制胃粘膜的炎症时,就要根据具体病情,分别应用祛湿、清热、化瘀、散水、行气、消食的方法。
2.促腺体再生:促进胃粘膜和腺体的生长和再生更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本之法。中医诊断学胃粘膜萎缩的治疗抑制胃粘膜炎症可以消除导致腺体萎缩的原因,阻止病变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却难以使已经萎缩的腺体再生,难以促进腺体增生。腺体萎缩是正气虚弱的表现,应该用扶正之法。四君、理中、益胃、归脾、黄芪建中等方剂,都可以随症选用。在应用这些药物时,一定要注意剂量,既要注意其绝对剂量,也要注意其相对剂量。
3.对症治疗:再说说本病的几个常见症状的对症治疗。疼痛可以选用金铃子散、良附丸、左金丸、芍药甘草汤、桂枝甘草汤、草豆蔻等;痞满可以选用木香、砂仁、枳实、厚朴、茯苓、丁香、白豆蔻;大抵辛香药物都具有促胃动力作用、促消化作用。反酸、烧心可以选用煅瓦愣子、乌贼骨、茯苓、瓜蒌、左金丸、芍药甘草汤、栀子甘草汤等;纳差可以选用丁香、木香、砂仁、生姜、二芽,以及三棱、莪术等。适当的对症治疗对于治本大有帮助。
专家提醒:中医诊断学胃粘膜萎缩的治疗并不是空泛的概念,既要每位医生富有责任心,重视剂量的把握,也要患者相信医生,配合相应的治疗。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