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夏季容易中暑的原因以及中暑后应该怎么办

发布日期:2014-11-22 08:12:14 浏览次数:1595

人类是恒温动物,必须把体温维持在37℃左右。大脑中有一个体温调控中心,时刻监控着体温的变化情况,发出升温或降温的命令,让体温保持恒定。如果体热大量地产生(如在做剧烈运动时),或者环境温度接近皮肤温度时,就要尽快把体热散发出去。这时体温调控中心就会发出降温命令,让皮肤血管扩张,增加流经皮肤的血流量,通过血液把体内的热量带走,不能奏效就出汗,让汗液的蒸发把热量带走。

出汗是很高效的散热方式。但是并不是汗流出来就一定能马上蒸发掉的,它能否有效地蒸发,还取决于周围空气的湿度。相对湿度大于75%时,就没法有效地蒸发。这时如果周围温度又很高的话,体热就没法有效地散发出去,身体散热机制开始超速运转,努力想把热散发出去:呼吸变得急促,心脏快速跳动,大量地出汗。人会觉得很不舒服,出现了头晕、头疼、身体虚弱、肌肉痉挛、恶心呕吐等症状,医学上称为热衰竭,也就是中暑的表现。

中暑表现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地缓解,体温调控出现障碍,反而不再出汗了,皮肤变得干燥,体热在体内急剧积蓄,在这种情况下短短的十几分钟内,人体体温就会急剧超过41℃,同时出现神志障碍,意识模糊昏迷,医学上称为热射病。如果抢救不及时,就会使内脏器官受到损伤,乃至死亡。

一般将中暑者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种类型,这三种情况也可能交叉重叠。

一、热痉挛。大多发生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大运动量活动或剧烈运动的人群中,大量出汗后出现肌肉痉挛,一般持续三四分钟后缓解,体温变化不大。热痉挛可能发展为热射病。

二、热衰竭。多发生在年老体弱者、儿童和慢性病患者中。表现为浑身疲乏无力、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心悸、汗多等,体温可能会轻度升高,低血压。热衰竭如果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会发展为热射病。

三、热射病。这是最严重的中暑症状,是致命性的急症。青壮年发病者,多发生在高温、通风不良而又剧烈运动的状况下(如高温下作业的工人、户外运动者),此即所谓的劳力型中暑;年老体弱、慢性病患者,由于体温调节功能障碍,气温一高,如果居住环境拥挤而通风又不好,就可能出现中暑,此即所谓非劳力型。

热射病主要表现为高热(体温超过40℃)和神态障碍(如神志昏迷、乱语)。劳力型中暑大多持续出汗,非劳力型大多不出汗。热射病严重者可因人体的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衰竭而致人死亡。

热痉挛和热衰竭如果处理不及时,都有可能发展为热射病。高温环境中出现高热41℃以上、不出汗、意识障碍、皮肤发紫时,就应该考虑患者是否为热射病。一旦出现热射病,在就地抢救的同时,要毫不犹豫地通知附近的急救中心或医疗机构,由医生来抢救。

建议外出带上淡绿茶水或淡盐水,可用冰袋冷敷降温。回家多用温水洗澡,如果感觉身体发热发烫,可用一些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擦拭。每隔几个小时把手腕放在自来水龙头下冲5秒,可以降低血液温度。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