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中暑腹瀉患者驟增 須防暑熱癥切莫貪涼
伏天將至,氣溫也在漸漸昇高,這讓各大醫院的中暑、腹瀉、心腦血管疾病患者驟增。在炎熱的夏季,我們該如何保護自己,遠離疾病的侵擾?6月28日,記者走訪了(太原)市二院老年病科主任李旭紅、兒科主任曹秀莉,讓他們傳授一些夏季防病常識。
防暑熱癥,避免高溫下長時間逗留
最近,家住金剛裡小區的李老先生,在等待公交車時,由於在烈日下逗留時間偏長,突感腿發軟,頭發暈,待其堅持返回家後,便一頭紮倒在床上,接著開始嘔吐,家人連忙將其送到醫院。經診斷,李老先生患了暑熱癥。
『暑熱癥俗稱中暑,身體素質較差的老年人、兒童、過度疲勞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患者以及戶外工作者最易中暑。另外,長期待在空調房中的人,猛地到太陽底下,室內外溫差過大,毛孔無法舒張,也易發生中暑癥狀。』李旭紅說,『按程度分,可以分為先兆中暑、輕度中暑、重癥中暑。對於先兆中暑者,要轉移到陰涼處,松開衣服,用濕毛巾擦拭,補充一些糖鹽水;輕度中暑者,可以用冰袋敷頭部、腋窩、大血管的部位,並注意觀察;重癥中暑者,在緊急處理和物理降溫的同時,盡快送到醫院。』
李旭紅提醒市民,夏季中暑重在預防。易中暑的人群,外出時一定要做好防護工作,最好不要打赤膊,以免吸收更多的熱輻射。可以帶一些防暑降溫藥品,如藿香正氣水等以便應急之用。而習慣鍛煉的人,應適當縮短時間,減少運動量,並隨身攜帶水以便及時補充,若出現不適要及時送往醫院。
飲食不當,『冰箱腸炎』增多
炎炎夏日,一回到家便打開冰箱捧出冒著冷氣的西瓜或者冷飲一陣瘋狂吃喝,這是很多人的嗜好。殊不知,這樣做的後果是腹瀉不止。這就是『冰箱腸炎』。
曹秀莉介紹,盛夏來臨,急診腹瀉病人明顯增多,尤其是小孩兒。除了飲食不潔極易引發胃腸道疾病外,過度依賴冰箱,貪吃冷飲,也是消化系統健康的『宿敵』。尤其是孩子,切不可無節制進食冷飲。因此,注意飲食衛生是保護腸胃的第一關。
曹秀莉提醒市民,如腹瀉僅三四次,先不要吃東西,把肚子空一下。由於腹瀉會造成身體大量鹽分和水的丟失,所以最好喝口服補液鹽。如果家裡沒有補液鹽,可以用12克白糖加上2克鹽,用200—300毫昇的水衝著喝。如果腹瀉的患者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或者肚子痛,便裡有膿血,就應該趕緊去醫院了。
中老年人,別讓中風找上門
『中風的發作和氣溫的關系很密切。尤其對於那些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壓、高血脂疾病的患者而言,夏季更應警惕突發中風的可能性。』李旭紅介紹,從以往的夏季中風病例看,有些患者曾將夏季中風當成了中暑。建議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夏季時要多關注自身健康,一旦發現異常,及時送診,切莫耽誤病情。
李旭紅提醒市民,如果家中有人出現中風癥狀,切記不要慌亂,可及時撥打急救電話。為了避免患者顱內出血的加重,以免痰液堵塞氣道,可將患者的頭部略微抬高,松開患者的領口,如果患者有嘔吐癥狀時,可將其頭部偏向一側。家人也可以將冷毛巾敷在患者的前額,幫助患者降低腦壓。另外,夏季防范中風還應該注意休息好,保持良好的情緒和良好的生活習慣,遠離煙酒,不熬夜,經常運動,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降血壓、降血脂的藥物等。
切莫貪涼,當心空調病侵擾
隨著夏季的到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接觸空調的幾率也越來越頻繁,而空調帶來的腰酸腿疼、頭暈、惡心等情況也時有發生,特別是嬰幼兒,由於免疫系統穩定性差、抵抗力弱,長時間待在空調房間內,更易患上空調病。曹秀莉建議大家,要科學控制空調溫度,室內外溫差不宜過大,同時還要注意及時對空調散熱片進行徹底清潔消毒。
另外,上班族、老人、孕婦都是易患空調病的高危人群。曹秀莉提醒,上班族長期在空調房內辦公的,應注意保暖,同時多加強室外活動。而老人使用空調最大的禁忌就是溫度太低。對於孕婦來說,在使用空調時一定要防止正對著人體吹風。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