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梅才两天 血管中暑病人突然增多
躺在病床上的汪大妈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发病原因竟然会是血管“中暑”。随着天气逐渐升温,人体的血管也出现了异样,今天记者从杭州市血管外科中心了解到,刚出梅两天就已经接诊了十余位血管“中暑”病人。
家住桐庐的汪大妈有心脏病10多年了,前天下午在家看电视的时候,她突然觉得自己的左脚麻木、疼痛、发冷并且苍白。在子女的陪同下来到了当地医院,医生检查后诊断汪大妈是得了“急性动脉栓塞”,如果缺血时间太长就可能导致肢体坏死,医生当即把她送到了杭州市血管外科中心。
医生当即果断地用目前最先进的双腔球囊取栓导管技术为汪大妈取出了30厘米长的黑色血栓,恢复了下肢的血供。看着怕人的血栓,再看看汪大妈恢复红润的左脚,全家人心上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记者从杭州市血管外科中心孟路阳医生处了解到,由于近日天气炎热,大部分人的活动明显减少,加上天热容易出汗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在这种情况下,非常容易出现各种血栓性疾病如急性动脉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同时孟医师介绍了血管的防暑方法:
1、防暑降温。在室外活动时应戴遮阳帽并备足水,防止因周围血管扩张、血容量不足而使得动脉供血减少、组织缺氧。当天气闷热时,室内可以开启空调,一般以25℃左右为宜,这样既可以调节室内的温度,又可以减低室内空气的湿度,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饮食清淡。夏季人的消化道功能减退,食欲下降,饮食宜清淡,多吃一些新鲜蔬菜,水果,黑木耳,豆制品等,可适当吃一些瘦肉、鱼类,尽量少吃过于油腻或高脂肪食物,以避免血液粘稠。
3、注意补水。要多喝凉开水,不要等渴了才喝水。最好在睡前半小时、半夜醒来及清晨起床后都喝一些开水。如有条件可以常喝如绿豆汤、莲子汤、百合汤、菊花茶、荷叶茶等饮料,既可补充水分,又能清热解暑。
4、忌烟限酒。研究表明,吸烟者血管栓塞性疾病的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3倍以上。此外,常饮烈性酒,可因酒精中毒出现高脂血症等情况。
5、控制体重。许多慢性疾病都与肥胖有关,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要注意控制体重,减少食物的总热能卡。老年人不宜过多饱食,过饱不仅易导致身体发胖,提高血液粘稠度,最终可导致各种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