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湖南雄黄矿周边4成居民砷中毒 1家7口患癌死亡

发布日期:2014-11-10 20:08:25 浏览次数:1600

2014年3月26日,湖南石门,68岁的磺厂社区居民朱春然正守着空荡荡的房子出神。他岳母一家七口人全部患癌先后死亡,其中5人证实因砷中毒引起,年龄最小的只有37岁。如今,只剩他独自一人生活。

除了他们,周围的邻居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砷中毒的情况。朱春然身上也有大大小小的砷斑,只是他不愿轻易袒露在人前。

这里就是湖南雄黄矿,一座有1500年开采历史的“亚洲最大雄黄矿”。曾经,这一度是当地最好的企业,丰富的矿产资源带给国家和职工丰厚的经济效益,却也在人们环保意识薄弱的情况下埋入了“砷中毒”的种子。

前不久,央视曝出石门河水砷超标数倍,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近日,《法制晚报》记者深入湖南省石门县磺厂进行调查。

“从前山清水秀的原始森林如今变得寸草不生,只怪那时候光顾着发展生产,环保意识太差!”原雄黄矿矿长杨振凯感叹道。

据石门县政府披露,当地3000多居民中,1200余人检测出砷中毒。据当地磺厂医院统计,从1971年到2013年1月,雄黄矿患砷中毒的职工中600多人已经去世,其中400余人死于癌症。

平直的省道穿过这里通往湖北省。道路两旁布满各种饭馆、超市、商店等,依稀还能看出磺厂社区兴盛时期的样子。只是不少店铺早已关张,仍在营业的店主也鲜少有顾客光临,只有几家麻将馆稍显热闹。

磺厂社区书记龚亚东清楚地记得,曾经的这里繁华而热闹,灯火彻夜通明,被人们誉为“小香港”。每五天社区就会有一次赶集,五湖四海的人都会聚集在这里做生意,不宽的马路很快就被堵得水泄不通,要是来了车队,根本过不去。

1964年出生的龚亚东,从小就常常跟着大人去社区的澡堂里洗淋浴,夏天还能吃到冰棒厂生产的冰棒,清凉又可口。

龚亚东说,基本上从建厂开始,社区的医院、学校、澡堂等基础设施都配套齐全。厂区24小时运作,社区还建有歌舞厅和老年活动中心供职工和家属娱乐消遣。

“那时候雄黄矿名气大、效益好,奖金和工资加起来是其他地方的几倍。许多大学生、退伍军人还有外省的人削尖了脑袋都想进来。”老职工张贻春回忆,以前每到春节,矿里都有福利,蔬菜、肉类等从不会少。

经济效益带来了物价的提升,雄黄矿的消费一度比县城还要高,但这并没有影响到居民的生活。甚至在温饱刚刚解决的年代,职工们已经可以喝上新鲜的牛奶。这不禁让周围的村民羡慕不已。

雄黄矿的开办给周围生活的村民们带来了明亮的电灯,解决了他们的吃水问题,更重要的是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许多村民能够进入雄黄矿做合同工和装卸工补贴家用。

1950年5月,由原省工业厅批准筹建,在石门和慈利两县交界的白云乡境内建设起省属企业雄黄矿区。1956年该矿开始利用低品位矿炼制砒霜,并用炼砒炉尾气生产硫酸和过磷酸钙。

从雄黄矿开始炼制砒霜起,龚兆培就一直与这些“剧毒”接触。他负责烧砒霜炉子,炉膛里砒霜灰漫天飞舞,三层的口罩也无法阻挡它们进入身体、渗入血液。

自龚亚东记事起,父亲身上就长了许多褐色的砷斑。最严重的时候,他的腋下、腿上、手上、胸前都一块块地烂掉,流着血水,每天都要用毛巾垫在腋下,一天要换好多次。

到了晚上又疼又痒,龚兆培经常彻夜难眠。难以忍受的时候,他就把火柴头磨成粉敷在伤口上烧,以此来减轻痛楚。结痂之后很快又发作,他就继续烧。

龚兆培想尽了一切办法。他在矿里工作了26年,得的皮肤癌属于职业病。每月他能从医院开一些消炎药,让自己的病症发作得轻一些,但这仍然没能阻止癌症对他的侵蚀。

“从今年初到现在,已经走了9个人。”磺厂医院副院长赵光明叹了口气。

1977年赵光明从常德卫校毕业后,就被分配到这里做厂医。吃“商品粮”的国企曾一度让他这个“农村娃”感到前途一片光明。

只是,不断接诊的腹泻呕吐皮肤病病人和不明缘由患癌症死去的工人让赵光明心里隐隐有些不安,而这样的情况在他来之前早已存在。 (丽案调查工作室记者 侯懿芸)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