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抢救急性硫化氢中毒8例体会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惠州120急救指挥中心 时间:2014-04-17
硫化氢是一种毒性比较剧烈的窒息性毒物,主要以气体形式造成中毒。当人体接触、吸入高浓度的硫化氢气体时,可立即失去知觉,发生“电击样”死亡。现场正确及时的抢救对挽救患者的生命,减少后遗症有重要意义。现将我们在院前抢救急性硫化氢中毒8例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资料8名患者是在意外事故中发生的群体性中毒。起因是一名蔬菜腌制作坊的员工拿着水枪下到腌制池准备作卫生清洗时突然发生“电击样”昏倒在池内,池外另二人以为是触电,立即断开电源后跳进池内救人,二人也同时倒在池内。闻讯赶来的五名消防人员在没有明确原因,没有作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匆忙进入池内施救也先后昏倒在池内。后经向池内大量送风排除有毒气体,才救出全部遇险人员。当时患者身上衣服污垢潮湿,浓烈臭鸡蛋腐烂味,证实为硫化氢气体中毒。8名患者全部为18—24岁的青年男性。1.2临床表现:最先“电击样”昏倒的1例意识丧失,心肺停止。3例神志不清,牙关紧闭,四肢抽搐、全身紫绀,口吐粉红色泡沫样痰,呼吸浅弱,心跳渐慢。4例出现头晕乏力、心悸、呼吸困难、冷汗淋漓、流涕、呛咳、胸痛、胸闷等不同症状。1.3抢救措施:接到呼救报警后共有7台次急救车和医护人员到现场参加抢救。其中一例心肺停止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予以肾上腺素,洛贝林、阿托品等治疗。3例神志不清、呼吸浅弱者经给予高浓度面罩加压供氧、镇静剂、地塞米松10毫克、纳洛酮80毫克静脉推注后紫绀明显缓解。其他4例较轻者则给予鼻塞吸氧和一般对症治疗。1.4结果:除现场心肺骤停死亡一例外,其他7例经院内进一步抢救治疗后均痊愈出院。2.讨论:1.1硫化氢中毒一般多为职业安全事故导致的急性中毒,其瞬间“电击样”抽搐昏倒的临床表现往往被误认为是触电所致,因此施救者救人心切,在慌乱中只想到切断电源就前赴后继救人,在缺少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极易造成群体性中毒伤亡事故。本资料的教训是极其深刻。从另一方面,也说明在群众中预防化学性毒物(气)中毒的知识匮乏,就连担负抢险救险任务的消防人员也缺乏相关的救护知识和方法。要杜绝类似群发性中毒事件发生,重在于预防。因此,应积极开展社会急救知识培训,特别是对特殊群体如消防警务人员、运输司乘人员、宾馆服务人员、建筑施工人员等普及急救知识技能是院前急救工作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值得商榷探索。同时也呼吁院前急救人员要加强化学性毒物(气)中毒抢救知识的学习培训,在抢救现场如遇深井、山洞、污沟、菜窖、水池等特殊环境时要提高警惕,做好自我防护,避免意外事故发生。1.2 硫化氢的毒理比较清楚。资料已阐明,硫化氢是细胞色素氧化酶的强抑制剂,硫化氢与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二硫键起作用后,迅速影响细胞氧化过程,抑制氧的利用,造成细胞内窒息,导致组织缺氧。因脑组织对缺氧最敏感,故最易受损而直接危及生命。因此现场抢救的重点应该是解决脑组织的缺氧问题。近年来临床实践证明,纳洛酮对改善急性硫化氢中毒所致的的组织缺氧有较好的疗效,认为纳洛酮能迅速透过血脑屏障,可解除因脑组织急性缺氧时而产生的β-内啡肽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和对心血管交感神经功能的抑制作用,使中枢性呼吸功能得到改善,心排血量增加,全身血液循环得到改善的同时,增加了脑部的血氧供应,逆转急性硫化氢中毒致脑组织缺氧现象。本文静注纳洛酮2—5分钟即可观察到患者呼吸频率加快,呼吸量增加,紫绀明显好转。对纳洛酮作为阿片受体的特异性拮抗剂,能阻断和逆转内源性阿片肽的毒性作用,其在临床中毒抢救使用中的各种病理生理过程和药理作用还需要进一步明确。1.3急性硫化氢中毒和一氧化碳中毒、二氧化碳中毒、甲烷中毒、氯气中毒等有时难以马上鉴别。但化学性毒气中毒时都对呼吸系统和黏膜有损害。院前急救往往是第一时间到达中毒现场,不管是何种原因中毒都应给病人高流量、高浓度供氧,预防因缺氧而对脑组织的损害。必要时可用面罩加压给氧,有条件者作气管插管应用机械通气。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