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大便不通或便秘可见于什么疾病
正常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应排出黏稠无臭味的胎粪,2~3天内经哺乳后排出的粪便逐渐变为黄色、质软,有酸臭味。如果婴儿出生后10小时不排胎粪,即应导致注意,若24小时无粪便排出则应认真诊断原由,若2天无粪便排出,则称新生儿大便不通。若新生儿出生后即大便干燥,称新生儿便秘。
①先天性单一性肛门闭锁或直肠闭锁。这是胎儿发育过程中产生的先天性畸形,现象为在肛门口处盖住着一层透明薄膜。小儿哭啼时,此薄膜由于腹压升高作用而向外突出,用手指触扪尾部肛门凹陷处时可有冲击感,有时也能够看见,从而被发现。有些则是当婴儿发生呕吐、腹胀等分明症状时,才导致父母注意,经诊断而发现。本病发生率约为1/5000,一经诊断可采用外科手术诊断。
②先天性小肠闭锁或小肠狭窄。该病患儿由于腹痛现象为呕吐、哭闹不宁及不排胎粪,伴随腹胀,腹壁发生肠形及肠蠕动波并发生腹水及休克危象。此病属于急危症,预后不好。一经判断应立刻外科手术诊断。
①先天性肛门闭锁或直肠闭锁伴发直肠阴道瘘、直肠膀胱瘘、直肠会阴瘘等先天性畸形。如果其瘘管狭小,能导致患儿慢性便秘。
②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症。现象为持续性喷射状呕吐,顽固性便秘,因胃蠕动增强在腹部可见胃蠕动波,在幽门部可触及硬块。患儿因营养不好的引发体重锐减、分明消瘦、面容憔悴、皮肤千枯、皮下脂肪消失、皮肤无弹性等,病情进展极为重症。一经判断应趁早实施手术。本病在胃肠先天性畸形中,是较通常的一种先天性畸形,男婴多于女婴,两者相比约为4~7:1,且多发生于头胎。
④呆小病(也称克汀病)。即新生儿或婴幼儿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也见生后即发生便秘。患儿现象为体温偏低、少活动、少哭笑、反响迟钝、呆滞、昏沉欲睡、食欲不振、经常性便秘等。随着幼儿长大,患儿体格和智力发育均发生分明障碍,如四肢短粗、行走呈鸭步状、后囟门大、颜面浮肿、鼻梁偏塌、口唇厚、舌头大而外伸、流涎、表情呆滞、经常便秘等。
专家提醒大家,为了自己的健康着想。对自身疾病的治疗一定要选择专业的医院,若大家还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欢迎大家随时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
(编辑: 桃桃 )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