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便秘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发布日期:2014-10-24 04:24:59 浏览次数:1595

(1)肛门、直肠附近疼痛性病变:肛裂、肛门周围脓肿、直肠炎或直肠溃疡巨大内痔或内痔合并感染、出血等病变时均可引起肛门括约肌痉挛或者患者惧怕排便,使排便反射消失而导致便秘

(2)结肠梗阻性病变:肠扭转肠粘连肠套叠、肠寄生虫病肠肿瘤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等疾病均可导致肠梗阻,使梗阻上端的粪便不能通过梗阻部,故可导致便秘。

(3)肠道运动反射性抑制:即肠道的正常蠕动功能显著减弱,可见于内脏炎症性疾病,如阑尾炎急性胰腺炎胆囊炎腹膜炎、急性继发性巨结肠等,多系同时发生麻痹所致。胆石肾结石等疼痛性疾病有时也可发生便秘。

(4)服用某些药物:服用氢氧化铝阿托品、土霉素及碱式碳酸铋(次碳酸铋)硫糖铝等药物后部分患者可发生便秘。

①慢性结肠梗阻:如结肠狭窄,良性或恶性大肠肿瘤、大网膜粘连综合征(横结肠受牵拉,而形成锐角导致内容物通过困难)及其他慢性结肠梗阻性疾病。

先天性巨结肠:便秘系因肠腔高度扩张肠麻痹肠肌肉收缩蠕动功能消失所致。

③肠道外病变压迫,尤其是直肠乙状结肠外病变压迫,例如盆腔肿瘤、卵巢囊肿前列腺肿瘤、腹腔内巨大肿瘤或肿块、腹水等均可压迫肠道。

④脑与脊髓病变:如脊髓炎、各型脑炎脑肿瘤等可使排便的正常反射弧发生障碍,而致便秘。

⑥慢性全身性疾病:如黏液性水肿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可因排便感觉消失、排便反射迟钝而致便秘。

①腹肌、肛门部肌肉或结肠平滑肌及肌间神经丛功能障碍常可引起排便的动力减弱而发生便秘,多见于多次妊娠妇女、慢性肺气肿营养不良衰弱、老年及腹腔内脏下垂者。

②直肠扩张、收缩的排便反射迟钝或消失多见于未能养成每天定时大便习惯者,此时因无粪便刺激的感觉故正常的排便反射明显减弱患者久而久之可导致顽固性便秘

③如摄入饮食过少或饮食习惯饮食种类的改变环境变化等因素均可造成肠蠕动功能减弱而引起便秘。

④情绪的改变紧张、忧虑等因素可导致肠蠕动功能的减弱而发生便秘但多与腹泻交替发生者多见亦称为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患者常伴有腹痛腹部不适

⑤滥用强泻剂后易导致正常的排便反射减弱或消失故也可发生便秘。反复使用强泻剂后必然会使便秘更趋严重甚至造成恶性循环,即便秘-强泻剂-便秘。

①慢传输型便秘:即肠粪便潴留于结肠内不能按正常节律、时间排出体外②功能性出口梗阻型。即由于肛管括约肌功能障碍或盆底肌功能障碍等导致粪便从直肠、肛门排出障碍。

食物在空、回肠经消化吸收后,余下的不能再度吸收的食糜残渣随肠蠕动由小肠排至结肠结肠黏膜再进一步吸收水分及电解质,粪便一般在横结肠内逐步形成最后运送达乙状结肠、直肠直肠黏膜受到粪便充盈扩张的机械性刺激,产生感觉冲动,冲动经盆腔神经腰骶脊髓传入大脑皮质再经传出神经将冲动传至直肠使直肠肌发生收缩肛门括约肌松弛紧接着腹肌与膈肌同时收缩使粪便从肛门排出体外。以上即是正常的排便反射过程如果这一排便反射过程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障碍时均可导致便秘,以下因素都是发生便秘的重要原因:

1.摄入的食物或水分过少,使肠内的食糜残渣或粪便的量亦少不足以刺激结肠的正常蠕动。

3.肠腔有狭窄或梗阻存在,使正常的肠蠕动受阻导致粪便不能下排例如肠梗阻或左半肠癌

4.排便反射过程中任何环节有障碍或病变时均可发生便秘例如直肠黏膜机械性刺激的感觉减弱,盆腔神经腰骶脊髓神经病变,肛门括约肌痉挛腹肌及膈肌收缩运动减弱等。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