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眼的认识误区
近视眼的常见认识误区:
误区一:只要近视就是“病”
除了1%的高度近视,绝大多数轻度单纯性近视不必特别紧张。事实上,人类一生中对屈光的生理要求是随年龄而变的,向近视过渡是自然的要求:二三十岁年轻时,正视或轻度远视为好;45-60岁,如果有一眼在近视150度到200度的轻度近视不失为好事,可不戴老花眼镜。轻中度近视,如果不合并眼底异常,矫正远视力在1.0以上,不能认为是“有病”。成都363医院眼科牟章兵
误区二:近视眼分真假家长在听说自己孩子近视时常常脱口而出:“是假性还是真性?”“近视眼有真假之分”、“假性是真性的可逆或早期阶段”、“药物或特殊设备能治疗假性近视”……这些上个世纪60年代流行于我国的学说,并非科学定论。所谓“假性近视”只是一种近视现象,本质上不是近视眼,而且比率很小,不超过3%。它是暂时性的睫状肌痉挛,可自然缓解,通常无需特别治疗。
误区三:戴眼镜越早近视“反而越重”
有些家长认为戴眼镜越早近视“反而越重”,拒绝为孩子配镜矫正。实际上,那种进展快的近视类型不是戴眼镜促进的。综合视力要求、眼位、眼肌运动等因素的配镜处方是值得信任的,应该戴镜。
误区四:戴隐形眼镜“很危险”
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戴角膜接触镜(隐形眼镜)“很危险,容易发炎”。这反映了一个客观要求:配隐形眼镜是医疗行为,最好在医院或设有隐形眼镜保健的专业视光诊所验配,并且必须重视自我护理。其实,如果规范地佩戴和护理,隐形眼镜是相当安全的,而且有消除三棱镜作用和斜向散光、减少双眼像差等优点。
误区五:近视激光手术“不可靠”
这是一个经常性的以讹传讹的话题。二十多年的实践证明,近视眼激光手术治疗低中度近视效果确切、稳定而可靠,在严格的适应症下矫正高度近视,效果也较满意。在个体化切削的概念下,更微创、恢复更快、远期更妥帖的措施在不断完善。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