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责真维斯楼不是道德洁癖
不论清华怎么认为第四教学楼更名为“真维斯楼”是出于国内外学校筹措资金的通行做法,公众和媒体不理解、非议、指责、调侃这一做法者,仍占大多数。据悉,清华目前涉及筹集资金的项目有29个,其中14个为院所、中心或者博物馆、实验楼等楼宇,冠名捐赠金额逾7.5亿元。
这下好了,近日“悄悄”冠名的这个“真维斯楼”,对于清华来讲,极可能是一次“试水之举”。看来,清华缺钱缺到“猴急”,不搞募捐,不搞采取这种“冠名”的动议,清华大概就没法活下去了。站在清华管理者角度,清华很值得同情。与企业联姻,给企业冠名权,是清华的无奈之举。
但公众错了吗?笔者以为,肯定没有。公众非议、指责、调侃,并不是大家对国内一流高校有某种道德方面的洁癖。抛开高校的人文精神,抛开高校终极价值追求,仅从大家的表层感官说,不过是不愿意清华变成“商业街”。
学校接受社会各界,乃至海内外有志于我国高教事业的热心人士捐赠,绝对无可厚非。关键是,清华不该放下身段,放下起码的骨气、格调或原则,对任何企业或个人献媚。一句话说,清华不该什么钱都花,应该有起码的审慎,起码的洁身自好。清华更不该把接受捐赠,搞成一次次“交易”。否则,就是丧失骨气,丧失独立自由之精神,背离学术科研的价值向度,是“卖身”。如果以此种做派接受捐助,那么清华将永不会挺起腰杆。我们高教的大厦,亦就此坍塌。
大学的功用和价值,永远有别于其他行业,尤其有别于商业。高校有必要保持一份清静,积极打造自己的学术科研氛围和环境,以骄人的教科研业绩,以向各行各业输送众多杰出人才为己任,来赢得赞誉,赢得威名,并以此感召、影响有识之士伸出捐赠之手。急功近利、不加甄别、对任何企业都委身,让自己饱受非议甚至谩骂,这有点得不偿失。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