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稿遮羞源于权力隐恶的洁癖 胶东在线 评论频道
河南日报9月29日刊登了一封题为《俺的饭钱啥时能要回来》的群众来信,信中反映了河南濮阳市委办公室欠桃园酒店13万元饭钱未支付,导致供货商生活困难的情况。濮阳市委办公室于10月9日致函河南日报,“强烈要求从河南日报电子版上删去该文章”。
机关单位吃喝问题一直是个病灶,社会讨论有年却没见根本上的改观。一般而言,机关和饭店之间常常都有签单的约定,其中交易勾兑自然也不足为外人道。按下公款消费的问题不表,光说常常出现“签单—白条—赖账”的扯皮纠葛,机关单位腰粗势大,债主们也常常只能打碎牙齿和血吞。濮阳市委办可能没想到会在这样一件小事上栽跟头,吃喝上的事情弄得自己人前露丑,折煞一贯的威严形象。
这不,濮阳市委办找到了报道媒体,要求删除让自己觉得尴尬的报道。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删稿的理由:文章未经认真审核,而且不利于党报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就事实来说,债主手握欠条白纸黑字,相关负责人也承认的确欠下了13万元的饭钱。对于导向而言,党报曝光一些不合理的现象是正常的舆论监督,产生的效应也是促进公平正义,导向可谓正大光明。可见,濮阳市委办是“煮熟的鸭子——嘴硬”,把自己硬是幻想成了新闻报道的受害者。
人犯错了,低头认错就是;但权力犯错,却难以低下高贵的头颅。以至于,面子上抹不开,就千方百计地隐藏丑恶,这可谓是一种权力的隐恶洁癖。这种洁癖,并非是自我要求的高拔,也不是谨守规则的严苛。而是,有了污点之后,经受不了监督的矫情,容不得他人评说的霸道。
针对媒体而言,这种洁癖表现出来的就是千方百计阻止消息的传播,方式有“封杀”、“抽张”、“扣发”等,不一而足。曾经,北京青年报因为披露了“深圳市委某领导之女、影片《时差7小时》女主角名下有769万元巨额资产”一事,就于深圳报摊遭遇抽张怪事,报纸“恰好”缺少了刊登此事的版面。
由此可见,媒体作为权力监督的重要一环,也是权力隐恶洁癖发作的“重灾区”。这种虚弱的洁癖,虽然在规则上站不住脚,却能够借助权力之手通吃四方。所以,才有如此多“公关”媒体的案例,甚至于不惜撒泼使诈。如同濮阳市委办不认错反而诸多要求,这种自我感觉为重的可怕之处,可见一斑。
实际上,删除电子版上的文章挽不回濮阳市委办“大家小气”的印象,报纸已然传播到人们的手中,文字也传播到了网络空间之中。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就算读者忘记了,还有当事人铭刻在心。所以,隐恶洁癖往往是掩耳盗铃,体现了权力的顽固与无知。愚顽傲慢的权力在差钱之外,还差了些认真反思自己的勇气。(雷磊)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