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弥漫性脂肪变性

发布日期:2014-10-02 01:19:56 浏览次数:1600

症状体征:咳痰 恶心呕吐 其他症状 头痛 多尿

身体检查:脑多普勒超声(TCD)

疾病用药:对乙酰氨基酚片,感冒灵冲剂,已酮可可碱注射液,双水杨酯片,脂心妥片

相关测试:头痛原因自测,紧张性头痛程度自测,头痛自测Ⅱ,头痛自测Ⅰ,小儿头痛查因,头痛查因自测

心肌脂肪变性常为严重贫血、缺氧或感染中毒的结果。脂肪变性的心肌细胞中出现细小的脂肪空泡,呈串珠状排列。肉眼观察可在心内膜下,尤其在乳头肌处出现成排的黄色条纹与呈暗红色的正常心肌相间排列,如虎皮纹,故称“虎斑心”。但在严重感染或中毒的病例,常引起心肌弥漫性脂肪变性。全部心肌均匀变浊呈灰黄色,而看不出斑纹。

弥漫性脂肪变性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弥漫性脂肪变性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心肌脂肪变性,灶性心肌脂肪变性可见于长期中等程度的缺氧,病变明显。弥漫性心肌脂肪变性见于中毒和严重缺氧。脂肪变性的原因:1.进入肝的脂肪酸过多:如饥饿、糖尿病等可造成脂肪动员增加,肝细胞摄取脂肪酸增加,若超过了肝将其氧化和合成脂蛋白的能力,导致脂肪在肝内沉积。2.脂蛋白合成障碍:合成脂蛋白的磷脂或胆碱缺乏时,肝细胞不能合成脂蛋白转运出去,而在肝内沉积。3.脂肪酸氧化障碍:缺氧、感染、中毒时是线粒体受损,影响氧化,导致细胞内ATP生成减少,使进入肝细胞内的脂肪酸不能充分氧化,脂肪在肝细胞内沉积。

弥漫性脂肪变性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心肌脂肪变性与肝脏脂肪变性的鉴别:肝脏发生脂肪变性时,轻者,眼观无明显异常,严重时,可见肝脏肿大,质地较软,色泽淡黄至土黄,切面结构模糊,有油腻感,有的甚至质脆如泥。镜下可见在变 性的肝细胞浆内出现大小不一的空泡,起初多见于核的周围,以后变大,较密集散布于整个胞浆中,严重时可融合为一大空泡,起初多见于核的赎罪,以后变大,奖似脂肪细胞。如果肝脏的脂肪变性伴有慢性肝淤血时,则肝切面由暗红色的淤血部分和黄褐色的脂肪变性部分相互交织,形成类似中药槟榔切面的色彩,故称之为 槟榔肝。冰冻切片,脂滴可被苏丹三染成橘红色。肝脂肪变性的临床意义:肝脂肪变性是可复性损伤,病因消除后可恢复正常。重度肝脂肪变性称为脂肪肝,可引起肝肿大、痛压和肝功能异常。长期脂肪肝可引起肝细胞坏死、纤维增生,硬化。通常心肌的功能并不受影响,显著的心肌变性如今并不多见,要与心肌脂肪浸润相区别。心肌脂肪浸润:心包脏层脂肪组织显著增多,心肌间质出现脂肪组织,心肌萎缩,可致心肌破裂、出血、猝死。 生脂肪变性时,心肌细胞内脂滴含量显著增多。心肌脂肪变性最显著的发生部位是乳头肌和心内膜下心肌。重者呈黄色条纹,轻者呈暗红色,两者相间排列,状似虎皮,在心下和心室乳头肌及肉柱的静脉血管周围,可见灰黄色的条纹或斑点分布在色彩正常的心肌之间,外观上呈黄红相间的虎皮状斑纹,故称为虎斑心。光镜下脂肪变性的心肌细胞浆中出现细小、串珠样脂肪空泡,排列于纵行的肌原纤维间。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