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型颈椎病颈前路减压融合术围术后护理
体位护理
术后患者去枕仰卧位,颈部双侧置沙袋固定,防止出血及植骨滑脱。咳嗽时可用手轻托颈部,禁止颈部过屈、过伸及转动,防止前移或脱落。避免颈部的过伸活动、过早起床,翻身时保持头、颈、肩、躯干成一条直线,至少2人翻身,1人扶头、肩,另一人扶躯干、四肢,翻身同步进行,侧卧时身体与床成45度,使患者舒适。病情稳定后可在颈托的保护下半靠卧位或坐位。
伤口引流管护理
颈深部血肿是颈椎前路手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多发生于术后12h内。应经常巡视、观察创口渗血情况,及时更换敷料。注意切口周围有无肿胀,一旦发现血肿压迫,立即通知医生拆除颈部缝线,清除血肿。所有患者均放置负压引流,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保持引流通畅。术后24h内切口引流液量应少于100ml。正常情况下引流液应为暗红色血性,若发现引流液较清澈或为淡红色液体,需高度怀疑脑脊液漏,此时应将切口负压引流改为普通引流,并去枕平卧,观察患者有无头晕、头痛症状,并立即通知当班医生处理。
饮食护理
一般术后6h开始给流食,少量多餐或适当给与静脉营养支持。手术初期嘱患者进柔软、低温的半流质饮食,过热的食物可加重颈部伤口出血,过硬的食物在吞咽时也可刺激食管引起不适。进食时注意有无喉返神经损伤。喉上神经损伤表现为患者进食流质时易发生呛咳,应给予固体食物、补液,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手术当日因术中对咽喉部刺激和卧位食不适应也可致轻度声音嘶哑、呛咳等现象,但术后1~2d内会明显好转或消失。
术后功能锻炼
术后应观察肢体感觉、运动功能及肌力的恢复情况,术后第1天应指导患者和家属开始对肢体和关节做主动或被动锻炼,上肢握、捏、屈伸活动,下肢直腿抬高、屈膝、屈髋及踝关节活动,5~6次/d,每次2O~30min,逐渐增加,可以促进全身肢体功能的恢复,有效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初次下床需护士在旁扶助,变动体位不宜过快,防止头晕摔倒。大部分患者均可在术后2~3d坐起或离床活动,但是必须配带合适的前后片可松紧自由的颈托,直到植骨愈合为止。
疼痛护理
解除疼痛己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护士要及时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疼痛的原因、程度及持续的时间。除遵医嘱应用镇痛剂外,还应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减轻患者的疼痛,指导患者变换体位,改变姿势,将骨折肢体放在舒适的位置,轻轻按摩伤口周围的皮肤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保持病房安静、整洁、舒适,在疼痛期间进行各种护理检查和操作时,要耐心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的配合,动作要准确轻柔,避免粗暴。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因脊髓型颈椎病多发于中老年患者,术后又要求绝对卧床,可出现褥疮、坠积性肺炎、废用性肌萎缩、泌尿系感染、血栓性静脉炎、便秘等并发症,对于上述并发症要有针对性预防措施。特别强调对褥疮的预防,应给予患者睡气垫床,并做到勤翻身,勤观察,勤按摩,保持全身皮肤干洁,床铺平整干洁。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