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前路手术治疗
脊髓型颈椎病是指由于椎间盘突出,相邻椎体后缘骨赘形成(后纵韧带钙化)致脊髓压迫和(或)该节段的脊髓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脊髓功能障碍的疾病。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由于多个节段同时出现该临床症状,故对患者带来的病痛更加严重。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是指影像学上存在连续或不连续多个节段的颈椎体后缘骨赘形成以及椎间盘变性,突出等多种病理改变,造成颈髓及硬膜囊多个平面受压并有相应临床表现的一类颈椎病。多数研究表明,手术是终止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病理进展,并改善脊髓功能的重要措施。
对于多节段颈椎病的治疗,经颈前路减压对颈椎间的切除有明显优势。目前,经颈前路内固定器械的应用,大大提高了颈前路减压术,尤其是多节段减压的即刻稳定性,长期疗效好,能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和椎间高度,避免了后纵韧带切除后导致的脊柱不稳。
对于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外科干预的目的主要是去除造成脊髓受压和损害的致压物,目前临床比较常用的是多节段椎间减压植骨融合术和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手术。多节段椎间减压植骨融合术临床操作较为困难,常因椎间隙狭窄,导致椎间孔和椎管减压往往不够充分,症状改善维持时间较短,症状容易反复发作。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手术的减压范围宽,脊髓损伤机会少。不仅能直接咬除椎体水平面的压迫、椎间盘和增生的骨赘,还可以通过潜行扩大骨槽解除椎体水平后纵韧带增厚或骨化等引起的压迫。手术视野较大,操作空间明显大于椎间节段减压术,在出现后纵韧带及后方骨赘时可以尽可能避免潜行减压的盲目性,从而降低了脊髓和神经根损伤的风险。减压较为彻底,有较高恢复的可能。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