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职业枯竭症
白领们朝九晚五,三天两头加班;要应对欲求不满的老板、难缠的客户、永远处理不完的公务……一想起这些就觉头脑发涨、脾气暴躁、效率降低,所谓的职业枯竭症,大致如此吧!
1961年美国作家格林尼写作《一个枯竭的案例》,书中男主角因为不堪精神上的痛苦和折磨,放弃自己的工作,逃往非洲原始森林。从此,“枯竭”一词进入美国大众的语汇,1974年美国精神分析学家Freuden首次将它使用在心理健康领域,用来指称工作者由于工作的巨大压力、持续的情感付出、身心耗竭状态。
症状一:烦躁、易怒
实例:天使外表“巫婆”言行?
Emmy在广告公司做客户经理,是老板的得力干将;样貌、打扮、气质,更是活脱脱的大美人一个,可都快而立之年了,居然连追求者都没有。下属们私下议论:天使外表,“巫婆”言行,谁敢招惹她呀!可不是嘛,除了老板、客户,笑脸相迎,对待同事、下属的态度一贯冷冰冰。尤其逢到周一,杂七杂八的事儿一多,Emmy总是沉着脸一桩桩处理,手下那班人更是小心翼翼,点着了她的火爆脾气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偏偏那冒失的秘书,上回端咖啡一个踉跄,撒出去半杯,把那份重要文件弄脏了。这下了不得,被Emmy臭骂一顿,月底奖金就此泡汤!业务员就更惨,业绩上不去随时找来批斗一番,勒令双休日加班!于是,“蛇蝎美人”的绰号暗自传开。
开方:
作为公司唯一的女性中层管理人员,又手握客户部大权,众目睽睽之下,Emmy的压力可想而之,一步都不能错。而Emmy又是典型的完美主义者,总觉得自己部门没有做到最好,这才脾气暴躁,导致职员抵触,如此恶性循环。不妨放下架子,向部下袒露心声,获取彼此理解。劲儿往一处使,何愁效率不高、事业不成?
实例:与其上班不如生病?!
小凡大学学的是国际金融,毕业后顺理成章进了某外资银行,收入颇丰,只是整天对着乏味的数据整理、统计,机械重复。上班没激情、总是闷闷不乐。
长假好容易开心点,转眼又要开工,正发愁呢:明早路况一定差,交通堵塞,就算打的去单位,可能照样迟到,那我该几点起床出门?早上单位要开例会,工作总结放哪儿了?家里还是办公室?不对,是根本还没写。糟糕!打开电脑,匆匆忙忙弄了一篇流水账,正要打印,电脑突然黑屏!我没保存呐,咋回事?哦,想起来了,昨天通知今儿要停电一整天。哎,一团乱麻啊!躺到床上,开始构思午饭,想了半个多小时,还没决定是面条还是米饭。干脆冲个凉水澡,暗暗祷告:让我生病吧!不用上班,就算扣点工资,至少没有“翘班”的罪恶感!
开方:
对工作缺乏兴趣,是小凡情绪低落,职业枯竭的症结所在。此时,应该重新考虑,自己究竟要的是什么?毕竟,职业是安身立命的“饭碗”。如果真的不喜欢,还是尽早离开,另找一份适合自己、有挑战的工作。即便开始待遇不高,关键是保持心情舒畅,开心就好。抑郁、健忘的症状自会消除,不然对待自己和单位都是一种残忍!
症状三:时喜时悲
实例:怀才不遇周一周五综合症
Roma大学毕业,因为成绩优异顺利找到工作。上班第一天整理资料、作会议记录,忙得不亦乐乎,自信满怀不久便能在公司大展拳脚!然而试用期一过,居然状况依旧,“全公司的人都快把我当成专职秘书了,连影印文件都来找我。天哪,当初我是以软件工程师的职位应聘进来的,如今却变成了杂‘工’!”
跳槽?没有好去处,那就忍着吧!每次过完周末、放完长假上班首日,Roma的情绪总是异常低落,莫可名状的愁思悲情会占据整个身心,懒得多说半句话;一直到周五,临近胜利大逃亡的日子,突然异常兴奋,捧着电话絮絮叨叨、咯咯乱笑,邀三呵六周末聚会,情绪high到极点。如此循环罔替,连她自己都控制不住。
开方:
习惯型时喜时悲,其实已然构成某种心理疾病,千万不可掉以轻心。首先,应当请假为自己找个安谧的地方,调整心态,找回往日正常的情绪。其次,既然感觉怀才不遇,不妨尝试着与老板沟通,秀出你的闪光点。只要是对公司有贡献的建议,相信老总一定会考虑,只是别把委屈都吞进肚里。如此,治标治本双管齐下,效果最佳!
你是否已感染职业枯竭症?
1、做事总是患得患失,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2、最大限度忍耐工作压力,经常加班加点。
3、然而,精神集中的能力越来越差,觉得效率越来越低。
4、烦躁不安,频繁上厕所。
5、年纪轻轻,记忆力已经衰退,伴随脱发增多。
6、超时工作,睡眠不足,且常常失眠。
以上诸条,YES或NO二选一。YES选中的次数同职业枯竭症的感染程度成正比。治愈它的上上策就是保持愉悦、轻松的心情。休假也是好方法,如果条件不成熟,请每天阅读职场笑话一则,以自嘲的态度对待工作重压、复杂的人际关系……总之,工作需努力,请勿太执著!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