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后综合症职场生活学
考后综合症,指的是在考试结束之后,比如中考、高考等,一些考生会因考得不好或期望值过高等原因出现过度紧张、焦虑、烦躁、抑郁等。心理专家提醒,对于出现“考后综合征”的考生,应及时进行疏导和调节,防止出现严重的精神障碍。在每年高考结束之后,一些考生出现“考后综合征”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特别是考得不好的考生会出现抑郁、自闭、冷漠等应激性障碍。处理不当,将对考生造成长期负面的心理影响。
·考后综合症——常见形式
1、过度玩乐
“做不用动脑的事情。”这是绝大部分考生的考后愿望。考生往往认为,苦读12年,现在终于可以放松了。于是,看影碟、打游戏、上网聊天……一玩就是一通宵。一些考生甚至颠倒了生物钟,养成白天睡觉、晚上玩乐的不良习惯。而家长也认为该让孩子好好放松一下,疏于对孩子的管教。
高考后到大学开学有近3个月的假期,考生若放纵玩乐、不讲节制,会造成身心疲劳、影响健康。而且放松太久,上大学后在短期内也难以适应紧张的学习,影响大学生活。建议考生在考后先彻底放松两天,然后给自己拟一个假期计划,平时的作息安排不要过于紊乱,切忌“黑白”颠倒。考生可利用长假做一些以前较感兴趣又没时间做的事,比如游泳锻炼、练习烹饪、跳跳健美操等。
2、失意沮丧
一些考生在考前对自己抱以较高的希望,但由于考场发挥失常,怕被理想的大学拒之门外,觉得愧对父母。考后,此类考生往往情绪低落、沮丧自责,整天在家胡思乱想,不愿与亲朋好友接触、也不愿出门。
考生家长要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导工作,让孩子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评估,客观对待高考的成败得失,不吃“后悔药”。建议考生采取转移注意力的办法,可以多参加集体活动,通过愉快的活动来摆脱消极情绪的困扰;也可以选择外出旅游,在自然风光中放松心情。
3、暴饮暴食
往年高考后都有考生因暴饮暴食引发肠胃炎,一些考生由于高考前对生冷食品比较忌口,考后会放开肚子大吃冷饮,也有考生因在聚餐时饮酒过量被送进医院治疗。
高考后的饮食要有节制,切忌暴饮暴食;聚餐时要注意饮食卫生,特别是男生喝酒别“逞能”。
·考后整合症——职导分析
每年高考结束后到成绩公布前这段时间,很多考生都感觉自己终于自由了,认为自己是成人了,可以不再受任何约束,出现很多“不同寻常”的表现:包括彻夜不归、酗酒、抽烟、网瘾等。这种过度释放与高考前形成很大的心理落差,极易影响考生身心健康,甚至引发一些不安全的行为或机会,还有的学生出现抑郁,自闭等,我们称为“考后综合征”。
作为家长,要帮助孩子从容度过“考后综合征”这段时期。这段时间是孩子学习如何面对人生重大事件,如何处理重大事件过后的情绪,树立正确的心理状态,开始学习规划自己人生的最佳时刻。家长应主动和孩子多交流,针对孩子“不同寻常”的表现多引导孩子。要让孩子明白,高考只是人生中需要自己面对的第一次重大事件,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学习将不再是唯一需要考虑的事情,还需要学会处理很多生活中的问题,比如,如何面对将来所要进入的大学生活,大学生活如何规划,自己将来愿意从事哪些方面工作等。
然而,规划这些事情的前提是先处理好自己想要放纵的心态。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在这个阶段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比方说利用网络资源寻找自己想去游玩的地方,帮助孩子制定旅游攻略;家长也不要再对孩子的生活大包大揽,给孩子创造一些机会去打理日常生活,还可以多留意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也可以多参加体育运动等。这里需要提醒家长注意:在沟通过程中,切忌说“消极”和“指责”性的话,鼓励孩子把烦恼说出来,家长要教会孩子如何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情绪,而不是打击孩子。
·考后综合症——职导建议
考试分数公布前一周,是“考后综合征”发作的高峰时期。对于考生,考试结束后不要让自己闲着,可以选择约朋友旅游、运动等外出活动,也可以选择在家看书、听音乐、上网等调整生活,无论是选择哪种方式,都必须要遵循一条原则,就是每天都要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和饮食,不能通宵达旦,也不能暴饮暴食,要有规律地生活。
在考后考生可以多畅想一下自己的大学生活,利用假期为自己的大学生活做些准备工作。通过网络等途径收集些大学里学习和生活情况的资料,再对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假期里进行一些“补课”。进入大学后更看重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考生可以利用暑期多做些锻炼,学会从书本上走下来,走进生活多磨砺自己。
对于家长来说,考生在考后适当放松是可以的,但家长不能纵容他们放纵生活,考前家长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不能突然间转变后的不闻不问,适当的健康提示家长还是要做的。对于那些考后紧张成绩、自我封闭的考生家长应当给予的关心,要注重跟孩子的沟通和交流。
考后综合征应激性障碍一般会出现在那些估分成绩不理想或对自己期望过高的考生身上,尤其是复读生或家庭比较困难的考生更为严重。对于“考后综合征”,应及时进行调节。首先家长不要给孩子增加压力,要鼓励他们面对现实,以良好的心态接受考试的结果,不要因为一次考试的失败就认为自己的一生都没有希望了。同时考生要学会自我调节,可以通过写日记,找同学、老师、朋友谈心,做一些自己喜欢的运动宣泄心理压力。适当的上网、听音乐、郊游等,也是很好的放松办法。如果考生经过自我调节后不能明显奏效,就要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医生帮助进行心理疏导治疗。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