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由什么病因引起的
肺表面活性物质对于维持肺泡稳定起重要作用,ARDS患者因PC-Ⅱ损伤,PS合成减少或消耗过多,活性降低,灭活快等,使PS失去正常功能,可导致肺泡陷闭,大量血浆渗入肺泡内,出现肺泡水肿和透明膜形成。
因上述多种机制导致肺泡毛细血管受损,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使较多的体液及血浆漏入到肺间质及肺泡腔,产生渗透性肺水肿。
由于缺氧,酸中毒及一些毒性物质可损伤PC-Ⅱ,抑制PS的代谢,吸入高浓度氧和机械通气,严重感染,以及肺血流灌注不足,肺毛细血管栓塞等,使肺泡上皮Ⅱ型细胞的磷脂代谢障碍影响PS的合成等,相互促进肺萎陷的恶性循环是呼吸窘迫的病理生理变化之一。
由于ARDS患者PS减少或活性降低,以及肺泡水肿,致肺泡不张,使肺泡处于通气不足状态,造成严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使肺泡毛细血管的血得不到充分氧合,导致部分混合静脉血返回左心,形成分流,由于PS减少,肺间质及肺泡水肿,致肺泡不张,肺顺应性下降,其通气/血流比例下降,肺弥散功能障碍。
肺呈明显的饱满肿胀,含气减少,肺脏表面常见点灶状出血,重量明显增加,一般可增加3~4倍,肺切面有明显的充血,出血,水肿或肺不张。
(1)肺间质及肺泡水肿,出血:首先出现肺间质水肿,后出现肺泡水肿,水肿明显者形成小支气管或小血管周围套状水肿或出血。
(3)透明膜形成:透明膜常在明显渗出基础上发生,表现为较深红色的均一的膜状物,紧贴于肺泡,肺泡管及呼吸细支气管壁上,呈环状或半环状或片带状,透明膜是ARDS典型病变之一。
(4)肺内弥漫性炎性细胞浸润:有时在发病早期既有PMN浸润,但多在48h才能观察到,3~4天后还可见到间质性肺炎,5天后几乎100%继发肺部感染性炎症。
(5)肺间质及终末气道的纤维化:较早期可见到弥漫性肺间质胶原纤维增生,晚期病例可见到明显纤维化,肺渗出物及透明膜的机化或纤维化在病程3天以上可见到,7天以上明显纤维化,故称为急性肺纤维化,严重影响肺功能,晚期可出现大片纤维化,晚期肺可呈蜂窝肺。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