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性早熟愈演愈烈 专家
性早熟很复杂,分类、症状、病因分类都极多。梁立阳说,除根据病因有“中枢性性早熟”和“外周性性早熟”之分外,根据从性早熟症状,又可以分为同性性早熟,异性性早熟。
女孩(男孩)提早出现女性(男性)性发育特征称为同性性早熟;而性早熟的性别“错乱”了,女童提早出现男性性发育特征,男童提早出现女性性发育特征,称为异性性早熟。所以,家长们得注意,如果孩子出现异性的第二性征同样属于异常情况,也得及时就诊治疗。
旧称为“假性性早熟”的“外周性性早熟”则跟吃什么东西,接触什么东西密切相关,是因孩子吃到或接触到某些物品,干扰身体内分泌引发的。
临床上,有些小孩误服了妈妈的避孕药而导致性发育,因为口服避孕药由人工合成的雌激素和孕激素组成,能使孩子身体激素异常,引发性早熟。梁立阳说,如果仅短期、小量接触这类外源性雌激素,以后避开不接触,通过合理治疗,这种性早熟是可逆的,孩子发育能恢复正常。这也是这类性早熟旧称为“假性性早熟”的原因之一。
但是有时即使只是小剂量,但长期接触一些外源性雌激素,却可诱发真性性早熟。比如,孩子的生活环境中有不达标的除草剂、农药、重金属等这类物质被统称为“环境雌激素”,它们所含成分有类似雌激素的作用,会影响内分泌系统功能,严重时就引发儿童性早熟。对成年人也可造成月经紊乱、不孕不育等不良影响。梁立阳介绍,国外已经有多项研究证实环境与性早熟的关系。
此外,不当进食也会造成这种“外周性性早熟”。举例来说,动物实验发现牛、马吃了一定量发霉的谷子后出现不育现象,因为发霉的食物中含有霉菌,跟雌激素作用类似。所以,大家不能吃霉变食物。谨防性早熟从口而入,家长们得纠正一些饮食误区。(来源:信息时报)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