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是糖尿病的另一急症。高渗性昏迷多见于老年患者,约2/3病例发病前无糖尿病史或仅有轻度症状。常有明显诱因,如感染、急性肠胃炎、脑血管意外、严重肾脏疾病、血液或腹膜透析治疗、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误诊输入葡萄糖或口服大量橘子糖水等诱发或促使病情恶化。
症状:多尿、多饮,多食并不明显,甚至发生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随后出现嗜睡、幻觉及定向障碍、癫痫样抽搐,最后陷入昏迷,严重脱水者常有低血压及休克。
治疗:1 补液。2 胰岛素治疗。3 钾离子补充。4 待清醒后,高渗状态纠正后,改为糖尿病常规治疗。
本症病情危重,并发症多,病死率可达40%,故强调早期诊断和治疗。治疗上大致与酮症酸中毒相近,因病人严重失水,可超过体重的12%,应积极补液。因病人高血钠明显,有认为先输0.45%氯化钠。但低渗溶液可致血浆渗透压下降较快,可能诱发脑水肿,并有可能出现溶血反应,故主张先用等渗氯化钠溶液。因此,可先输生理盐水100—2000ml后再根据血钠和血浆渗透压测定结果再作决定。如治疗前已出现休克,宜生理盐水和胶体溶液,尽快纠正休克。如无休克或休克已纠正,在输注生理盐水后血浆渗压>350mOsm/kg.H2O,血钠>155mmol/L,可考虑输注0.45%氯化钠低渗溶液,在中心静脉压监护下调整输注速度,当血浆渗透压降至330mOsm/kg.H2O时,再改输等渗溶液。静脉注射胰岛素首次负荷量后,继续以每小时每公斤体重0.1U的速率静脉滴注胰岛素。
应注意高血糖是维护病人血容量的重要因素,如血糖迅速降低而液体补充不足,将导致血容量和血压进一步下降。当血糖下降至16.7mmol/L(300mg/dl)时,可开始输入5%葡萄糖溶液并加入胰岛素(每3—4g葡萄糖加1U胰岛素),同时参考每小时尿量补充钾盐。应密切观察从脑细胞脱水转为脑水肿的可能,其发生机制未完全明 ,可能与长时间组织缺氧,细胞内、外液渗透压下降速率不平衡等因素有关。当血浆渗透压迅速下降时,水向细胞内转移,导致脑水肿。在此过程中,病人可一直处于昏迷状态,或稍有好转后又陷入昏迷。应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及早发现,停止输入低渗液体,采用脱水治疗和静脉注射地塞米送。应积极治疗诱发病和各种并发病。如感染、心力衰竭,心律时常、肾功能衰竭等。应加强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尿路和肺部感染等。病情改善,病人神志清醒,根据血糖、尿糖及进食情况给与皮下注射胰岛素,然后在转为常规治疗。
来源网址